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知识的执着,对科学的热爱。2.学习作者是如何以平实的语言,用具体事例,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表现人物特点的。3.初步体会隔行分断进行写作的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钱学森科学为重,名利为轻的精神。2.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教学重点:感受钱学森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精神。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在2007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有这样一则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是的,他就是钱学森。一个让中华名族为之感动的人。(播放课件)他究竟有着怎样感动中国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认识这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吧!(板书课题)2.指导学生交流事先自己搜集的关于钱学森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作补充说明。二.初读感知1.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用笔圈画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说一说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深入精读1.精读第一自然段(1)默读,用笔圈出描写人物语言和内心活动的句子,再读一读。(2)从哪里可以看出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就已经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毅然回国,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到第八自然段(1)指名朗读(2)钱学森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同桌互相合作,列成表格说一说。(3)全班交流(4)钱学森回国之前中国的导弹研制处于什么阶段?课文加入这一部分的描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5)钱学森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做出这么巨大的贡献,是因为他时刻都在准备着为祖国效力,在美国的20年都是在准备,请你找出钱学森的这一段话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话体现了钱学森的什么精神?3.学习第九到结尾部分(1)同桌互读课文(2)第九自然段属于什么段落,有什么作用?(3)钱学森贡献巨大却淡薄名利,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来?(4)教师简介何梁何利基金。(播放课件)(5)画出这个部分中钱老的语言,并说说从中你能看出钱老的另一面吗?(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四.领悟写法1.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看看本文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在段落的布局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这叫做隔行分段的写作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文章的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很明显的把文章分成了三个部分。五.情感升华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了吧!谁来说一说你从科学家钱学森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六.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为本单元的语文七色光中的窗外事板块——探索科学精神做准备板书设计5.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科学最重贡献巨大名利最轻淡泊名利爱国爱民情操高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六年级上册《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教学设计单位:林甸县第一小学姓名: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