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是刚刚入园的幼儿,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所以孩子情绪不稳定经常哭闹、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一言不发,这时我们教师应善于发现,把他们带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和他们沟通创设一个温馨快乐的谈话氛围,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教师要抓住机会,激发那些一言不发的幼儿说话的兴趣,使幼儿有话愿意和老师说话,遇到事情愿意讲。如:我班的杰峰、浩浩小朋友都是很可爱的小男生,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不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说话。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经常亲近他们,和他们说说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家里的事,还有他们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对他俩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和奖励、赞扬。两个多月下来,峰峰愿意与同伴交流了,浩浩愿意主动地告诉老师他做了什么事情了。我们发现原来他们并不是不爱说话的孩子,其实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不错。特别是浩浩小朋友,他的妈妈平时较注意丰富他的语言表达,因此他能较连贯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快乐温馨的语言环境是可以提高小班幼儿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二、在日常生活谈话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老师与幼儿谈话,还是家长与幼儿谈话都是发展幼儿口语的重要方式,在孩子与老师、同伴家长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情况。(一)教给孩子一些互相交谈交往的技能。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自我中心意识强造成的。因此,教给孩子们一些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常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教幼儿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其次,我注意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图书、玩具带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作为教师,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等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较慢、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性格相同。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幼儿学习生活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二)教师可以做个案追踪记录来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我在班内个别口语能力特差的幼儿建立了个案追踪记录,每周对此进行观察记录,以便比较具体地掌握那些能力弱的幼儿的口语发展水平,增加指导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对此做记录并分析原因来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班有的幼儿发音口齿不清晰、发单音词的比较多,这可能由于在家受爷爷奶奶的影响,孩子就加以模仿,就出现口齿不清晰或只发一个单词句的现象。如我班的政毅小朋友,口齿含糊不清,对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常说“不”,吃饼干经常说“饼”等。针对这种情况,我慢慢指导幼儿从发单音节的词发展到发多音节的词并放慢讲话的速度,要求幼儿将事情的大意用一句话讲清楚并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在指导纠正发音的同时,还在平时不断地与他们交流,丰富一些日常用的词语等。有的幼儿在讲述语句时还不完整。如有的幼儿对我说“我的新衣服,妈妈买的,昨天。”这就是幼儿因上述原因出现的现象,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指导教幼儿学习说话时应先想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顺序来讲述一件事情,通过一学期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