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1.背景:追求个性解放主张平等民主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自刎而死明代“异端”思想家李贽生平李贽李贽所著《焚书》书影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后期思想家。晚年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李贽敢于对正统的儒家思想提出挑战,尖锐批判宋明理学,反对理学家用“天理”来压制“人欲”,强调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尤其可贵的是,他还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点。《焚书》是李贽的主要著作之一,由于书中内容有悖于统治者提倡的伦理道德,故取名“焚书”,表达了李贽毫无畏惧的态度。1602年,明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逮捕。李贽宁死不屈,自尽于狱中。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的言论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点拨:李贽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明末清初,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他们三人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对专制制度和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三先生”。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期隐居。他的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长期列为禁书。他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书影17世纪中后期,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黄宗羲说:李贽、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不仅在当初非常有现实意义,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中汲取营养。你觉得他们的思想中,有哪些思想值得借鉴呢?反抗权威,敢于质疑;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李贽、黄宗羲的进步思想有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为什么?1、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家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的框架,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3、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世俗文化的新气象1.“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这些资料说明,明清之际,“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开始重视商业。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动向。如有的地区人们认为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走仕途反而不如经商(资料1)。如黄宗羲等人认为商业和农业一样重要(资料2)。有的学者如王夫之充分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资料3)。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②晚明以后,“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③明清人口增长迅速,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2.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而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观念。有的人认为,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有的人认为,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这种奢侈观与现代奢侈观不一样,是生产消费经济活跃的表现。3.世俗文学兴起①古典小说异军突起(如:四大名著)②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想一想明清时期小说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有哪些?1.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2.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3.明清时期小说的社会氛围良好;4.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条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