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智力活动,也不仅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重组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能力,而是一种创造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并不断进取的心理趋向,也是一种善于敏锐地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地改变自我、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生学习者。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搞教育的人总是执着地思考着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他们的人生旅途能走得更正确、更稳健、也更有创新,也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面对着未来,面对着未来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我不禁想到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其实,教师的自我发展已成为国际上教师发展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自我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了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了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了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的价值与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才被重新挖掘了出来。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与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以及学生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以及体验、实践程度;研究性学习也是主要由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他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实现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得以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内在动力;如果说,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能够让学生获得上述的感受与体验正是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如何自我发展呢?首先,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中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而现代师生关系强调了师生的人格平等,学生的思想、情感、毅志、行为方式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都应服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教师的首要任务变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者、课堂的参与者、建设者,教师的工作是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倾向,并积极引导其主动地吸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应创造这样一个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要,而教师的教学动力是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互通有无的,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对立关系,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与个人在知识上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时,师生的关系就应该变为朋友式的讨论关系、社会角色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教育实践的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新的观念指导,更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师生关系的改变来实现。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如同关注一位现代教师的重要素质一样,珍爱生命、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也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教育理念,无法想象一位疲惫厌世、毫无乐趣与信念的“老师”会让他的学生绽放出生命的花朵。教知识首先教做人,教师要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愿望与权利,只有承认学生的巨大潜能,才能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要深信教育是改变人,而不是管束人。过去教育是死守教室,现在教育是走向社会;过去教育是灌输知识,现在教育是学会创造;过去教育是记住别人的思考,现在教育是产生自己的思考。教育在经过了一长段时间的阵痛以后,由束缚走向塑造,由模仿走向体验,由知识的积累走向健全人格的重建。第三、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要通过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学术才华赢得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宽待和善待学生,最小限度地用道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