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裂缝的“水罐”一样有价值放学后,我批阅完作业,仍象往常一样,打开教育期刊,寻找教学上所参照的资料。一则故事《农夫和水罐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一个农民住在山腰上,一年四季用两个罐子挑水,其中一个罐子买来时就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则完好无损。用好水罐总能把满满的水运回家,而用裂缝水罐到家时就只剩半罐水了。因此,那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罐总为自己的天生缺陷而惭愧。主人就对它说:“不要难过,在我回家的路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难道你没注意到这些鲜花只长在你这一边吗?这是因为我早知道你有裂缝,在你这边撒下了花种。这山上的小路很多,却没有第二条像我们这条一样美丽,不是吗?”有裂缝的水罐听了,舒心地笑了。读后引起了我的深思,农夫能用他那宽大的胸怀帮助有裂缝的水罐丢掉自卑树立自尊自信,让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做为教师在对待潜能生帮助上不也正是需要农夫那种情怀吗?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不歧视潜能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关爱之水去浇灌,相信也会绽放一路的鲜花。记得,我给四年级学生上技术课,新知讲完后,我让学生整理一下笔记,大家都在认真地抄写笔记,这时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孩儿,东瞅西看,还不时挑逗同桌,我走到他跟前,问他:“为什么不写笔记”?还没等他回答,他的同桌抢先说到:“老师,他不会写作业,你不用管他”。听到他同桌的介绍,我才细细打量起这个男孩儿,他白皙的面庞,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特别有神,再加上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套服,显得十分利落、很有灵气。而与众不同的则是在后脑勺上扎着一个小辫子。这男孩儿从哪也看不出有问题,而又为什么不会写作业?课下,我跟他的班主任交流才知道,他是刚从外校转来的,来时他的家长告诉老师,只要给看好孩子就行。这个孩子自幼由于父母过分溺爱,什么都不会做,上幼儿园时,父母、爷爷、奶奶、姥姥陪着,不想写作业,家人就找教师说情。(当时总认为孩子小,怕累着了),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为了让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长在择校上,又采取了舍近求远,去城里读书。由于孩子自小得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所以到了学校受不了纪律的约束,三天两头请假,长期这样孩子的课就落下了,学不会更不愿意学,也更不爱写作业。只要老师一让他写作业,他总会找个理由不上学了,家长怕他的孩子不去上学,多次找老师求情。可是学生不写作业,又怎能知道他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班主任也不忍心放弃呀!就找机会给他做工作。可这一做工作,这孩子说啥也不在城里念书了,所以这学期来到我们学校。家长找到班主任说:“孩子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也不好改,只要他人能在学校就行”。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做家长的怎么这么糊涂,一个活泼可爱,又透着十分灵气的孩子,就这样被他们的溺爱给毁了。他以后这样混下去,不就成了新时代的文盲了吗?我想当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担负着育人之重任,再说过分地放纵会导致其思想低迷,精神颓废,荒废学业,失去求知信心,并且影响班级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家长无知,去过分地宠爱孩子,当老师的不能。只要教他一天,就得让他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我和其他几位任教老师决定对他进行跟踪转化,帮助他转变思想,建立学习的信心从此只要到了我的课,课上我不时地提问他,也毫无吝啬地送给他鼓励的语言,让他找到成功之感。有时课下,我找他谈话,也向他讲一些道理,比如:“告诉他农民种地如果种上种子,不去管理,到了秋天会有收获吗?你上课认真听讲是个好孩子,可学完不去写作业,不去巩固,不去练习也不是没有收获吗?不信你试试,把今天学的东西,你写一写,明天你一定会记住的,老师相信你”。经过多次的接触,再加上不断地鼓励,他真的有变化了,开始写作业了,有时虽说字写得比较慢也不规范,可我总是耐心地说服帮助他。经过几周的努力,他现在只要一上技术课早早地把作业本准备好。望着他的转变,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正是“农夫”吗?小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