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呼兰河传萧红萧红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学习目标感动中国的作家萧红画忆萧红萧红故居作者介绍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各自的年龄有多大?•地点在哪儿?•能大概看出是在什么季节吗?从文章的哪里得知?•“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受如何?•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人呢?举例说说。童年生童年生活活环境:大花园环境:大花园动物:蜂子、蝴蝶、蚂蚱……动物:蜂子、蝴蝶、蚂蚱……颜色:白、黄、金、绿……颜色:白、黄、金、绿……植物:榆树、谷子、黄瓜……植物:榆树、谷子、黄瓜……人物:祖父和我人物:祖父和我摘黄瓜、追蜻蜓摘黄瓜、追蜻蜓采花心、绑蚂蚱腿采花心、绑蚂蚱腿种小白菜种小白菜铲地(认错谷子)铲地(认错谷子)浇菜浇菜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说说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祖父是一个豁达、通达、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品味语言品味语言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本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提高与拓展园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活泼的、自由的,园子里的人也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自由的。人与动物、植物一道,共同体现出了生命的美。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好,多么值得渴望,多么让人怀念啊!讨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鲁迅描写的那样让人心动;同样,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也许那些事物根本没有她所描写的那样鲜活有灵性,这又是为什么?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种忧患与烦恼,所以无忧无虑,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寻求快乐,别无他求,幸福无边。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时,往往会怀想童年,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感觉,才会那样鲜明而富有朝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①首先表现在昔日欢乐的童真童趣上。在花园里观蝶戏虫,栽花拔草,铲地摘瓜,“玩累了,就在房间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童年的生活是那么天真有趣,无忧无虑,可以说尽享人世间美好的生活。也许在成人之后,再也得不到这份烂漫,这份纯真了。“我”童年所接触的,是同样美好的大自然。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样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