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有“诗仙”之称。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孤云独去。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尽闲独:独自一人。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诗句意思: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没有了,完了。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相看:相看:对看;对看;厌:厌:满足。满足。(“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诗句意思:诗句意思: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亭山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种怎样的看?相看他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世间万物似乎都在讨厌我,世间万物似乎都在讨厌我,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四周静悄悄的,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我和敬亭山两两相望了。我凝视只有我和敬亭山两两相望了。我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它也一动也不动,着秀丽的敬亭山,而它也一动也不动,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只有它不厌烦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只有它不厌烦我,在我失意的时候愿意陪伴着我,在我失意的时候愿意陪伴着我我…………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表达了诗人摒弃世俗、亲近自然、忘怀得失的强烈思想感情。望洞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望洞庭(唐)刘禹锡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翠,里一。你同诗人站在一起望到了哪些景物?湖光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