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较为成功的地方1.概念的讲解较清楚。通过与轮轴的比较,学生多于轮轴与滑轮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2.实验探究的设计较好。在这里我要求学生在探究定滑轮时,先在左边(重物)挂两个钩码,然后在右边(拉力)挂1、2、3个钩码,进行实验。这样的方式条理性较好,学生易于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而在探究动滑轮时,我要求学生先挂2个钩码,而不是1个钩码,这样就可以避免反常数据的出现。(由于滑轮有自重,挂一个钩码测量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动滑轮不省力。)二.不太理想的方面1.实验设计部分,我讲的太多。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削弱了。应该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补充),老师只要稍作说明即可,不需要铺垫的太多。铺垫太多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顺理成章地知道了实验如何做的。这样一来,从表面来看课是流畅的,没有生疏或者意外的地方,但是从本质上讲,学生就少了一次自己思考设计探究方案的机会。教师过多地参与设计、提示,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失去了探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应该让学生从观察思考,猜测,自己设计实验开始,只有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去做,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