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朱颜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都买些什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每种学习用品的单价)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二、教学例3㈠、1、求一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0.8和0.6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教师板书“加法”)提问:怎样列式?(教师板书0.8+0.6=)提问:怎样计算呢?2、学生试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请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①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0.8+0.6)②把元改写成角(8角+6角)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4、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只要对齐什么就行了?(小数点)5、练习: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计算出一共多少钱?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㈡、教学减法师:你还能提出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问题吗?(教师先选择一个十分位不够减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师: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这是一个什么数相减的算式呢?(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减法”(在课题“加”和“法”中间板书“减”,完成课题)学生尝试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①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②把元改写成角教师讲评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强调小数点对齐)提问:①如果老师买两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钱?②如果老师每人发2元钱的购物卷,你想买什么?三、生活实践:1、小明身高1.5米,他站在0.6米高的凳子上能摸到2.2米高处的国旗吗?2、老师带同学们去划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小明:37.2千克小林:33.6千克小红:32.7千克老师:57.2千克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五、小结:今天老师带同学们逛商店、划船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小数加减法与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板书设计:简单小数加减法0.8+0.6=1.41.2-0.3=0.90.81.2+0.6-0.31.40.9《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行教学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买的文具,从而获得图片上呈现的数学信息,通过信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出想买什么?然后由教师的问题引入例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质疑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