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赏识激励法转化学困生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工作难度很大,如果借此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岂不有悖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再说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的学困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有些学生由于承受打击的能力差,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原因是他们成绩差,经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训斥,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因此,教师如不注意教育方法,他们就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可见,如果一味地批评或说教,是行不通的,甚至适得其反。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困生的心理。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的影响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清除心理障碍,心情舒畅,树立信心。我认为学困生成绩分化的内部因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另一类是非智力型,非智力型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感情、动机、信心、性格、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所遇到的学困生属先天性生理原因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是非智力型后进生。学生对老师、对班级、对学校的感情融洽与否,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有无,对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等等,是决定成绩好坏的关键。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也包括学生的性格因素、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等。他们之所以成绩差,是由于心理品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类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下面就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树立学困生的信心,实施激励教育。学困生在一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或是信心不足,学习不求上进,或是经常调皮捣蛋,不受纪律约束,或是惰性十足,自暴自弃。然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果学困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赞赏与鼓励,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自信地去努力学习,并增强自我反省意识,从而不断克服缺点,不断取得进步。这种动力就像一双有力的手推动他们不断前进。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我在工作中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写评语的时间不必局限于期末,可以灵活掌握。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进步了!”“你真棒!”“加油!”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就是对他们的激励。可以说,任何学生在不同方面都各有所长,评价一个学生要从德智体几方面综合测评,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学会观察,发掘出学困生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从而使他们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才有保障。二、发掘学困生的优点,实施赏识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有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因为学困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谈心、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同时要做到少批评、少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