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解读科学领域解读南京师范大学张俊zhangjun810@gmail.com什么是《指南》?《指南》是根据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下一代的期望,对于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的具体要求。从《纲要》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的具体要求两个文件的区别:针对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幼儿园的教育;后者针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过程,强调怎样做;后者侧重于结果,强调会做什么操作性不同:前者只提出各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要求;后者提出了各年龄段的具体指标两个文件的联系:最终指向一致: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需参照儿童发展的目标教育理念完全一致:应以《纲要》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实现《指南》对教育结果的期待内容范围一致: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领域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领域相一致,《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和《纲要》具互补性。《指南》有什么用?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有利于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观念。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和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为幼小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标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指南》的结构领域(分五大领域)部分(每个领域分若干部分)目标(跨越年龄界限,体现每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分年龄指标(目标在特定年龄的具体要求)教育建议(建议家长和教师开展的活动,以帮助儿童达到该年龄的指标)《指南》的领域划分依据体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的期望考虑到和《纲要》的一致性科学领域的组成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数学认知数学应用数概念空间概念科学部分的目标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解读: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全面的科学观体现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科学观的转变对科学教育的启示:探究不仅是方法,也是内容。儿童不仅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当前国际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及启示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科学教育要关注“大概念”(bigidea)和组块化的知识。儿童对概念的理解是渐进的、分阶段的。学前阶段是学习进阶(learningprogression)的起步阶段。需关注早期阶段的学习进阶:如何给幼儿循序渐进的科学学习经验?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进阶(Tytler,2005)三个维度探索方式(随机探索-搜索推论-假设检验)加工深度(现象描述-关系识别-解释)变量处理(不能分离干扰变量-能认识到干扰变量-能控制干扰变量)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小班:感知观察,尝试错误的操作中班:参与探究,开始解释和概括大班: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作出解释科学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3~4岁4~5岁5~6岁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3.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科学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4岁4~5岁5~6岁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科学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