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做到有效的备课一、确立新的音乐教学备课观谈到音乐教学的备课,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以什么观念来备课?备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只是钻研教材和编写教案,其最重要的问题是音乐教师为什么备课?其次,才是音乐教师怎样备课?为什么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备课的目的,那么,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是课程目标在一节音乐课中如何确定?如何转化?如何落实?这实质上是音乐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对音乐课程的领悟与把握。备课不仅是知识的准备或预备,还有学习能力和其他能力以及整个教学资源的准备等。从备课的内容范围看,备课不仅要备教的内容,即是一个什么音乐作品或有关音乐内容,其中,涉及哪些音乐知识技能?哪些音乐文化?哪些人文精神?除此,备课还要备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获得方法的方法等等。从备课的时间范围看,备课不仅是课前备,还有课中备(即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调控)。从备课的对象范围看,不仅要备教师(教师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师在课中何时示范为宜;教师示范的程度轻重如何;是完整示范还是局部示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保留),还要备学生,学生已有哪些知识技能或经验;学生学习的困难是什么;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有哪些;等等,这都是备课所涉及的问题。二、树立新的音乐课程观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音乐课程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宗旨,这充分反映了音乐新课程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音乐课程本身的主要功能在设计课程。改变了原来以学科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为此,音乐课程的学习将更加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音乐开始,来认识音乐的起源和学习音乐知识,进一步体会音乐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价值观的紧密联系。在这样明确的音乐课程功能下,音乐教学的备课一定不是过去传统意义的备课,它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教学的单一知识与技能的备课和简单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而是一个在综合教育思想指导下和音乐课程理念导向下的具有整体意义的备课。三、备音乐教材,体现以音乐审美核心,重视教材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音乐教师备课,首先,应该根据本校现行使用的经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或地方、校本开发的音乐教材,确定其音乐教学的具体音乐作品。其次,音乐教师应该深入对所要教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即在音乐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构成、情绪色彩、歌词内容与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抓住音乐的特性才有可能使音乐教学绘声绘色,使作品应有的教育价值与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有机结合,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目的。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教材《雨中》,我们对作品就可以作如下分析: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风趣,表现学习生活的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地描绘了雨中上学的孩子们,你呼我喊,嬉戏逗乐和在课堂上愉快、专注学习的情景。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且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完全重复,使音乐形象与情景加深。第三、第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模进。四个乐句都用“OXXX|XX|”的节奏,使曲调富有跳跃感,尤其每乐句的句尾小节加入拍手的节奏和“呼喂”的叫喊声,以及句中的下滑音装饰音的出现,渲染了孩子们在雨中嬉笑、逗乐的快乐之情。“嘀嗒”、“嘀嗒”,“哗啦”、“哗啦”,“呱哒”、“呱哒”生动的象声词,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上学路上踩水、嬉雨的情景,富有童趣。歌曲的间奏采用了引子的后4小节旋律,在欢乐的情绪转折进入第二乐段。这时,歌曲节奏约为松散,曲调舒展,五度大跳音的出现和歌词发自孩子内心地唱出“我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顿时把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极富想象力和画面感地展示出学生在教室里情趣盎然地大声读书,书声琅琅,乐于学习的情景,窗外大雨哗哗,风声、雨声、读书声交织一起形成生动的对比,渲染出歌曲《雨中》的主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