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从化中学梁慧贞一、教材分析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2.教学重难点的认识: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爱洒心间”,主要让学生感悟父母对子女的爱心。课文由小峰与妈妈的故事引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二是“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主要有5层意思。①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②要求学生能辨析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什么是孝的表现,什么是不孝的表现。③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明确今后怎样孝敬父母,体会尽孝的好处,为选择孝敬行为提供情感基础。④在孝的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对父母的孝,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⑤对爷爷奶奶等祖辈要孝敬。本课最后,要求学生制定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行统一,将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所以容易忽视父母的爱心,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如何孝敬。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2.学生的需要:本课内容较浅,不必作更多的准备。但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了解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即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问题。收集好人好事是为了课上宣传鼓励,找出问题意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咨询父母: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让父母操心。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强爱家、爱父母的情感。三、综合设计思路1、导入新课:歌曲《让爱住我家》Flash。2、爱洒心间活动一:出示材料:一封特殊的信(见附录),故事用录音播出。引导思考:(1)这位父亲是不是写错信了?(2)信中的儿子该是个怎样的人?(3)从这封信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13、爱的回报活动二:课本《小峰的故事》引导思考:(1)小峰的妈妈是如何对待儿子?(2)小峰是如何回报妈妈?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活动三:讨论:A、哪些属于孝顺的表现?(1)星期天小顺把家里的脏衣服洗了,让妈妈休息。(2)笑笑知道妈妈的老花眼镜破了,路过眼睛店的时候帮妈妈挑了一幅眼镜。(3)做完作业小明只顾自己看电视,没有理会父亲回家的时候手上提着很重的东西了。(4)明明想买双运动鞋,妈妈说等下个月发了工资再买,明明说了一大堆气话,大闹了一场。(5)家里买了虾,吃饭时,小东把虾都放到自己面前,独享。(6)考卷发下来了,成绩不理想,可父母看重这次考试,我应让父母知道。(7)妈妈说自己喜欢吃鱼头,瑶瑶把鱼头夹到了妈妈碗里。讨论:B、这些同学的说法或想法对吗?(1)平平说:“我现在还小,爸爸妈妈应该照顾我,等我长大了再孝敬他们。”(2)大勇说:“我爸爸妈妈身体都很好,不用我关心。”(3)张江的妈妈下班回来,又累又渴,让张江给她倒杯水。张江很不情愿,心想:干吗非让我倒?讨论:C、遇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做?(1)妈妈去市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