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教学”之我思高二语文组教师李丽一、自我介绍我是谁?只听旁人称呼——李丽;父亲告知:立生,取“丽”名,渴望美好。或许这样的开始已注定荆棘,但仍想重新造个结局。一路搏击,跌倒爬起,终获佳绩——县市演讲均获第一,市级国家级赛课荣获一等,但生活告诉我——这仅是迈步的姿势。三十而立,应何立何为?成家相夫教子,拓展事业成就未来,整日蹒跚在我心底,割伤燕子的翅膀,春天正悄然离去。小楼独倚聆街息,孤灯犹唤嫦娥泣;秋风半徐黄花絮,清愁一杯泪眼滴。我是谁?在那么多正反义矛盾语中仍不见魂灵与躯体融合的自己,到底是世间离叛了自己,还是我无暇顾及那青云梯,只想做一个简单的自己!二、问题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只有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才能不断的发展与提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和鲜活的。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和鲜活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而有用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多元化思维及批判性思维······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对问题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探究学习认知课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的中心目的——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如果只是满足于一般的懂,那么他的学习将永远不可能深刻,不可能真正的掌握,更不可能有任何的创造。二、“问题教学”实施中的尴尬教育大环境: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当今思想多元中的局限——儒家“述而不作”: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要求思想统一,教师、课本就成了权威;追求共性,缺乏个性表达;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复制;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2、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拟题,3、“问题性”,能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并且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4、问题设计要讲究艺术,角度要新颖,能够引发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