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改变挑食的方法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根据相关资料反映: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弱。幼儿胃的排空时间与进食成分和数量有关。一般牛奶需3-4小时,糖类需要2小时,蛋白质与脂肪类食物排空则慢的多。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菜肴的合理配切。以小丝、小丁、小片、无骨、无刺的食品为宜。第二,抓住幼儿心理特点,捧出幼儿感兴趣的营养大餐。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口味变化,以少盐、少味精、低糖、弱酸、无刺激、少油量的调味方式为原则做到膳食多样化,在色、香、造型尤其是味的烹调上多下功夫,让幼儿吃得科学,吃得艺术,吃得满意。对于孩子不喜欢吃得食物我们试着改变食物花样来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例如把菜切成泥后放在粥中。或把食物做成幼儿喜欢的形状,如小动物,或改变食物颜色,使食物变得好看等。改变幼儿挑食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契机,培养幼儿对各种瓜果蔬菜的情感。孩子对零食的偏爱,多是对它漂亮的包装及小玩具感兴趣。因此,我们不妨和孩子们一起用水果蔬菜,做各种可爱的小造型,用牙签把水果、蔬菜的各部位结合起来,为造型装饰五官,还可以利用蔬菜的茎、叶子、及水果和蔬菜的尖端部位装饰点缀做成各种小动物造型或者各种玩具造型。特别注意选择孩子们不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使幼儿逐渐对这些水果和蔬菜产生了亲切感和兴趣,从而起到了增进幼儿食欲和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作用。第三,突破传统的就餐模式,建立一个愉快宽松的就餐氛围。首先进行餐前诱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从快乐的游戏到安静的就餐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因此,在餐前营造一些愉快宽松的就餐气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听一听优美的轻音乐,放松心情。老师用生动的形式介绍一下菜名,再形象的说说这些菜对人体的益处,引发幼儿想吃的欲望。进食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吃饱吃好,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别说话,好好吃”、“快点吃”、“不要把饭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净”、“注意细嚼慢咽”等等。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幼儿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要求吃饭,这势必造成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儿的催促(事实上就餐一开始教师就不断地对所有孩子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甚至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在观察中,仍有些幼儿不吃饭或是吃了半天了也没有吃几口。有些保育员为了让幼儿把饭菜都吃完,就给幼儿塞饭,往往没等幼儿咽下便一口接一口地喂,幼儿的嘴鼓鼓的,嚼也嚼不动,有的甚至出现呕吐现象。第四,掌握幼儿的进食心理,巧用“小策略”开展正确的心理诱导。用餐过程中切忌强迫幼儿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幼儿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对进食反感。老师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比如用“少盛多添”的方法引发孩子的成就感,老师及时的鼓励和称赞一定会使幼儿食欲倍增。教师还可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多吃水果蔬菜如:黄瓜、水果里含有很多维生素,它能使我们变得漂亮,变得很白,男孩子吃了就变得很帅,并且这些维生素能使我们变得很健康。鼓励孩子们都尝一尝;通过“小白兔拨萝卜”的故事,介绍胡萝卜颜色好看,营养丰富,小白兔吃了长得白白胖胖,活泼可爱。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儿歌、舞蹈等有趣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日积月累,幼儿不仅爱吃各种食物,还会成为一名“小小营养师”1呢!改善幼儿挑食的现象不仅需要老师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成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膳食观,做孩子的好榜样。善于思考,正确地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