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加强学习指导理解高效内涵提高课堂效果蒙永健时下,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已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又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中心课题。但是,关于“高效课堂”的理解,大家众说纷纭,浅层讨论,理解有差。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实际上,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和低效性而言的,强调的是实效和高效。所谓高效的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的且全面协调发展。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和超常进步。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说来容易,做到难,课堂上的时间是确定的,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就必须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教学策略。我个人的观点有以下几条:一、加强学习指导理解高效内涵实施高效课堂1.课堂能否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各级教研机构应加强学习指导,让更多的教师明确课改方向,理解高效课堂实质,掌握课堂教学新方法,正确实施高效课堂。2.校际之间多交流,做到同优共进。上级部门可多安排送教下乡活动。学校可多开展优质课评赛活动,激发和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备实用课,上高效课。二、加强业务学习提升驾驭能力落实课堂高效1.注重课前准备,明确目标任务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备课。如何提升备课质量,那就是要把“教材”“学情”备到位。备课首先要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找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最后还要查阅资料,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将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起来,设计新颖符合实际的教学思路,科学的课堂练习等,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精心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就是认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时,学生对学习内容要有初步的了解,找出疑惑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待上课解决,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学习,教师讲相关内容时,学生就会集中精力,仔细聆听,提高课堂学习效果。2.善抓激趣引入,营造学习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几分钟效果最佳。”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艺术,教师巧妙的设计导语,不紧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导入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思维启动这根弦,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及时唤起学生的思维情趣,营造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与氛围,为一节课定下成功的基调,使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自然,浑然一体,从而达到入情入境,有效导入的目的。导入的方法很多,可讲故事、设悬念、展图片、放音乐;可画龙点睛、解释题意、通过游戏等,教学时应视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注重在“趣”字上下功夫。3.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往往也是学生思维的重点,有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重点的讲清讲透,更要注重“重点处”的来回“徘徊”,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能体会与理解、掌握与运用教学重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教材难点往往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难点,是造成学生思维障碍的地方,也极容易造成学生概念相互混淆,思维方法相互错位等,而只有分散并突破教材难点,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教学时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散教学难点,使之难点不难,从而获得课堂教学大面积丰收,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4.恰当进行点拔,突破教学关键教师的点拔恰到好处,往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点拔的适时、适度、适切,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觉,有豁然开朗之体验,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