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后半期古诗词复习测试题命题人:夏建立一.按要求填空。1.虞世南《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抒怀,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的句子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杜甫《孤雁》一诗中,“,。”两句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3.郑谷《鹧鸪》一诗中,仿佛让人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的句子是:,。(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7.《鹧鸪》一诗中,借人物表现鹧鸪声之哀怨的句子是:,。(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21.《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一句是:,。{(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2.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告诉我们不要被环境左右,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洁身自好的品格,坚守高尚的节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0.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春天来临后梅花高兴的样子的诗句是:,。描写梅“凌寒独自开”的句子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23.《卜算子·咏梅》两首词中写出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二.读古诗词,回答诗词后面的问题。(一)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下列各题。蝉七年级下册后半期古诗词复习测试题1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蕴含的意思是什么?(虽然生活清淡,但仍志存高远)2.这首诗借蝉抒怀点睛之笔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扬)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力,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4.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品格高尚者的化身,是人格化的形象。5.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诗人借蝉这一意象引发议论:任何人,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可以说是虞世南的《蝉》一诗的点睛之笔,你认为这两句诗妙在何处?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怎么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诗人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里运用比喻,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句中的诗眼是一“居高”的“高”字,此处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三)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3.“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受?七年级下册后半期古诗词复习测试题2这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14尾联写野鸦的用意是什么?这里的“野鸦”象征了什么?结尾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野鸦”象征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四)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