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构思与实践教育路小学李小龙“大课间”活动是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保证;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我们这间小场地的学校,如何去开展大课间活动呢?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呢?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行“大课间”活动课题实验,是学校全面保证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立足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步骤、多层次地实施综合教育管理的过程;是进一步全面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与健康的有效载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组织了大课间活动实验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主任、体育教师、各级组长、班主任、信息课教师、学生体育干部为组员的课题实验组。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年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的工作布局。有力地保证了大课间活动每一环节的顺利开展。二、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大课间”活动课题实验组从强化全体学生的参与活动入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召开动员大会,积极号召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创建“以班级为试点、班主任配合、学生实践、体育教师指导、学校领导监督完成”的工作机制。让责任层层到位,工作落到实处。三、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大课间”活动课题实验课题实验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信息反馈以及老师们的建议,把“大课间”活动内容设置为广播操、跑步操、跳绳操、柔韧操、打乒乓球、呼啦圈、踢毽子、跳长绳、保龄球、板羽球、飞镖等等,在正副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每天上午一节课后(9时05分——9时30分)进行大课间活动,利用现有资源,利用现有的场地和空间,全面铺开,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永不落空,人人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进一步体现了大课间活动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意义。四、严谨治学、务实求真,建立“大课间”活动科学的管理与评价体系现代体育发展离不开三件东西:一是“硬件”,指场地设施;二是“软件”,指科学的管理;三是“活件”,指人的积极性。本学校进行的课题实验,在“硬件”“活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加强“硬件”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场地的使用,达到小场地大作用的效果;加强“软件”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完善和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提高实验效率,完成大课间活动实验任务的需求。因此,课题实验组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1成质量为评价内容,选用班级自评、第二级考评的评价方式,运用相对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评价结果与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相挂钩的考评手段,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让课题实验进入有序可控的轨道。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大课间”活动新发展(1)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实验组把一些游戏和活动的内容作为引玉之砖,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创编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2)选择优美的音乐调动活动气氛在整个大课间活动过程里,从开始到结束,包括退场回课室都是用音乐伴导指挥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选择活动内容的同时,根据活动的特点,选配优美的音乐,让音乐与动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也达到参与体锻的兴趣。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与思考【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本文尝试在开展该项实践活动后的研究,学生能够学到了什么?得到那些收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使全校师生增进了交流,并使全校师生在快乐活动中增强了体质,在运动中体验快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关键词】体育锻炼快乐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集体育、美育、德育于一身,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又是折射学校管理的一面镜子,更是学校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育部规定:“确保小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大课间体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