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合作活动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组划分不科学,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教师在合作活动中的定位不明、评价方式不当、监督过多或过少等问题屡见不鲜,影响了小组合作活动的时效性。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平时对高中英语课堂的观察和反思,结合典型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低效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1]。一、忽略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室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似乎成了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三部曲。但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之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跳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直接进入表明“热闹”的合作活动阶段便是普遍的现象。我在教授NSEFCBook1Unit4Earthquakes的Reading部分ANighttheEarthdidn’tsleep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组活动:Imagineyourhousebeginstoshakeandyouhavetoleave.Youhavetotakeoneonlyonethingwithyou.Whatwillyoutakeandwhy?在大屏幕上呈现上述任务后,该教师下达了指令:Pleasediscussitinyourgroupforthreeminutes.Afterthat,Iwillaskonestudentfromeachgrouptomakeareport.我布置任务后,各小组都积极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当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均推荐代表汇报本组通过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但如果仔细观察活动过程便可以发现,英语优秀生、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掌握了思考和发表观点的优先权,因为思维活跃,英语基础好,他们会抢先将自己的理解、想法或建议说出来;而英语薄弱、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用英语表达的机会,他们要么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要么始终保持沉默;即使有个别英语薄弱生代表本组发言,其汇报内容也并非自己思考所得。我认为,合理的小组合作活动流程应为:教师布置任务——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组内成员补充——教师或学生评价。小组合作活动前教师应安排足够时间让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再讨论想成集体意见。二、学生用英语的机会匮乏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成功的标志之一是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了各种语言活动,冰运用英语去解决问题。笔者观察到,在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的频率低。我在教授NSEFCBook7Unit1LivingWell的Warmingup部分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Disabledpeopleliveahardlifeeveryday.Canyoudesignashortplayingoupsoffourtoshowdisabledpeople’shardlife?Youhaveeightminutestoprepareit.8分钟后,各小组开始将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用英语短剧形式展示出来,总共有4个小组进行了展示。听课教师也频频鼓掌。但让我感到失望的是:虽然小组表演时气氛非常活跃,但大多数短剧近乎哑剧,学生对英语的操练和运用几乎为零。另外,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甚至闲聊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在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运用英语1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小组合作活动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在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运用英语。教师也应该将“是否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合作”作为评价小组合作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二)呈现与活动相关的词汇、句型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时较少使用英语的原因之一是词汇量小和相关交际用语匮乏。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先呈现一些与活动相关的词汇、句型,以及教材中有关日常交际功能意念的项目,这样既有利于降低任务的难度,使任务更具可操作性,又能较好地保证学生在小组活动时进行充分有效地英语语言实践[2]。(三)教师应进行监督和提供帮助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巡视课堂,进行监督和提供帮助;或者设置一两个“监督员”,让学生尽量避免使用汉语和方言。对于用汉语和方言聊天的学生可采取善意的惩罚方式,如让他们在课堂上唱一首英文歌等,三四句歌词即可,以免占用太长时间。三、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