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很久以前就读过这本书,当时完全是慕名而读的。许许多的报刊和图书都推荐看那本书,那是什么样的一本呢?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只是好奇吧,急急地买来就看。记得当时读完以后,有些不以为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嘛,只是一个小孩子的生活嘛!呵,读完我就放下了,我甚至都记不起来那是哪一年,我那时有没有孩子,我都不记得了。昨天,我偶然看到这本丢在角落里的书,便拿起来看。看完后,我觉得只能用五个字来形容我:有眼不识珠!这是多么好的一本书,我以前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呢?这是一本真实记录一名小学生生活的书。小豆豆在被学校要求退学后,被妈妈送到了“巴学园”。书中记录的就是她在那里四年的生活。这样的一本书,为什么会成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书,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书,她的魅力在哪里呢?我想,作为父母,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是负责的父母,大家都会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这是人性使然。动物爱护他的孩子,教他捕食的本领,是为了让他适应弱肉强食的自然界,而人类,既然作为高级的动物,他也有让他的孩子适应他所生存的社会的本能。所以,不能只是把孩子生下来就不管了,而是要在生完孩子后,更多地注意孩子的成长和他所受的教育。现代社会的分工,已使得孩子们有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来教育,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专家。甚至教育也形成了一种产业,可以大规下模、专业化、流水线地操作。我们只要把孩子往教育工厂或者教育机器里一放,出来的孩子就被教育好了。可仔细研究一下,真的有那么便捷的事情吗?似乎还没有。教育理论很多,提供教育的学校也很多。可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只有一个,而且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不同心思,举兴趣,爱好,也有着不少小毛病的孩子。如何让这些孩子跟我们的教育体系协调起来,是一个大的问题。这里先不说,如何避免这些鲜活各异的孩子进入校门后出来的仍然是鲜活各异的孩子,而不是产品那样整齐划一的样子,即使是教育理论很好,学校很好,老师也很好,可是,当我们的孩子不适应这样整齐划一的教育的时候,怎么办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或者说,还有没有针对孩子个体的专门化的教育呢?这可能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目。大概人人都想要那种针对孩子的个体的,能充分开挥孩子开性让孩子得到最快乐而同时又能让孩子得到良好教育,并取得良好成绩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但要说起好听,让人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实践的结果也要不错,这样人们才放心,才敢送孩子去这样的学校。否则,谁敢只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把他的一生给耽误了呢?这一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她给我们指出了不但存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而且用亲身的实践告诉人们,这种教育的结果很好,超出一般得好。我想,这是这本书成功畅销的原因吧。孩子们从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所梦想的教育形式,而家长们也从这本书里看到了希望。毕竟,作为父母来说,如果殊途同归能够同归,家长自然愿意选择让孩子们更快乐的方式。而老师们呢?尤其是一些致力于教育的人,他们也看到了希望。呵,许多许多的人都从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呵,所谓的好书,就是这样了。能让各种不同的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呵,前面写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但却是我想说的一些废话。下面言归正传,我还是来谈谈我的题目,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小豆豆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怕很不乐观,会让很多的家长气急败坏,让他们跳脚。小豆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耶,还是一个女孩子,竟然被学校劝退!是不是相当于我们的开除?一个学校的老师把家长叫去说;你把孩子领回去吧,你让她去别的学校上学吧,她在这里影响大家上学。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再看看小豆豆的表现,确实也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有的表现呀。她上课的前一个小时里把抽屉不停地拉拉合合地,那声音让老师要抓狂。一个小时后,她又站在窗边向过路的宣传艺人们打呼,又引得一个班的学生没有办法上课,再接下来呢?她又向屋檐下的小燕子问好。呵,这个孩子呀,每一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