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骆驼坳镇时阳中心小学王竞春教学思路:《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自然感知认识和书本上的初步了解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初步掌握学习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一些模糊印象和具体教学用具,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由易到难、先具体后抽象的教学程序,大量运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来让学生去------感知,用眼睛去------观察,用学具尺子------量一量,用长、正方形画片-------折一折,同桌-----互相议一议等方法进行全面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1)课前引入:师(出示数学教科书、手帕、数学练习本等实物)同学们,这些物品(指实物)你们认识吗?生:认识。师:这些物品的面是不同形状的(边说边做摸面的动作)。是不同的平面图形。这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识)师:老师写字的黑板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边说边指着面和四条边)黑板的面用手摸是平的,形状是方的。(2)师生同学: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师:(出示长形画片)现在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是画片。师:对。这是一张画片,它的面又是什么形状呢?生:是长方形的。师:很对。同学们真不错!(边说边贴在黑板的左边)师:(课件显示:画出的一个长方形图形)这又是什么图形呢?生:还是长方形。(在“认识后面板书:长方形)师: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它的四周围的线是长方形的边。(课件显示出红色的边)师: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生:长方形有四条边。(教师板书:四条边)师:这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不同吗?有几条长边?有几条短边?生::它们的长短不同。有两边长边,有两边短边?师:很好!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生:(举例)师: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的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出示正方形画片)你们看看这张画片的面是什么形状的?生:正方形。师:(把正方形画片贴在长方形画片的下面)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跟这张相形状相同的画片放在桌面上。师:(课件显示正方形平面图形)上面画的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生:正方形。(师板书:正方形)师:你们看,正方形有几条边?(课件显示蓝色的边)生: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正方形吗?谁能举例说说?1、动手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师:你们能用动动手,用自己的方法来更深地了解一下长方形的特点吗?生:动手。有的用尺子量四边的长度、有的同学则把长方形的纸在手上对折起来了……师:谁能说说自己的发现了什么?生:我用尺子量长方形的四条边时,发现了有两条较长的边是一样长,有两边较短一点的边也是一样长的。生:我通过对折长方形,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师:谁能总结他俩的结论呢?生:(许多学生都举起了手)他们俩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说明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课件显示:移动一条长边到另一条长边-----重合,再移动一条短边到另一条短边上-----重合。)教师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师: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了解正方形的特点吗?生:能!大家都在认真地操作起来。(有的还是用尺子量、有的把正方形的纸片拿在手上左折折、右折折)很快就有学生举起手来了。师:你们都知道了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了吗?生:知道了。四条边一样长。师: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生(甲):我用尺子量出这个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8厘米长。生(乙):我量出这个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6厘米。生(丙):我把正方形的两个对角分别折一折,就知道了它们的四条边是相等的。...师:课件显示:移动一条边到另外三边上,都重合。师:真棒!你们都了不起!(板书: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都相等。)教学反思: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经过“长方形画片”→“长方形纸”→“长方形图形”→“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表象。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