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本学期我围绕学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孩子,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和挑战”这个总课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学习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有极大的热情,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学生走进汉字天地,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实践,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而不是包办学生所有的活动,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兴趣。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1、精心设计导语。2、创设情境。三、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