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教学设计(品读赏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用摘抄的方法积累,内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欣赏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能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教学难点: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神奇和作者的感受。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黄山以其风景奇丽名闻世界,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看过黄山,天下无山”的说法。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我们曾领略过黄山奇石,今天让我们走进读书屋,一起感受《黄山云海》的美。二、读文感知。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句子。并为课文分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组内互测读文情况。读后汇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在课前认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要求同学们把生字和不懂的字词分别标出来,然后查小字典,标出读音,弄懂意思。在课堂上就可以省很多时间。同时,经过预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相当的了解,课堂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这一环节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从而使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学生间的互相测评能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三、品文分享。1/31、默读,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好词佳句。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指名朗读。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3、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和老师分享了,老师也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预设)(1)多少次,从画卷中看到那苍劲盘曲的黄山松;多少次,从相册中看到那姿态万千的黄山石。(2)我诧异,诧异这“金鸡”的神秘;我惊喜,惊喜看到了黄山的又一绝——云海。(3)它时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时而像波涛诡谲的大海,时而轻如丝绢,时而气冲霄汉……(4)我为在光明顶见到它的婀娜多姿而赞不绝口,为在天都峰见到它的直铺深谷而惊叹不已,我更为日出时那滔滔的云海所震撼。4、现在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小型的朗读比赛,看一看谁能将这些描写优美,对仗工整的句子的神韵读出来。(教师在这一环节将课文中从语言形式上来看,有的采取了“复沓”的形式有的采取了“排比”的形式;大句子中包含着句型相似的小句子或短语,有的甚至连用词都是一一对应的句型。通过小小擂台赛的朗读比赛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语言形式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感受句子的整齐、对仗之美。)四、赏文共析。1、朗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了黄山云雾的神奇和壮美?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语气的轻重缓急来体现云雾的变幻不定。3、想象体会:让几名朗读好的同学倾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把文字变成画面。同学们脑海中一定都出现了云海“风平浪静”“气冲霄汉”的景象。4、同学们,作者用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精妙绝伦的语句将黄山云海描写得这样美,这样神奇,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充分朗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和片断后2/3直接抓住文章的精髓,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描写黄山云海神奇、壮美的句子,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看真正的云海,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云海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真正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5、黄山之巍峨壮丽本已令人震撼,而神秘莫测的云海更使黄山美景锦上添花,为这座美丽的山平添了多少神秘而神奇的色彩!黄山美丽云海神奇,正是云海使黄山美景更具神秘和灵气,将黄山演绎成人间仙境。所以,作者不禁赞叹——声(生读)。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阅读《黄山奇石》、《庐山云雾》两篇文章并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制作两张读书卡。六、积累内化。在摘抄本上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好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七、总结语。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