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七单元第1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民族中学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课的有关内容,而且“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教学过程课题冷战中的对峙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概括对峙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2、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体会美苏之间“既紧张又缓和”,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深刻认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受到本国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制约;大国的对外政策既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时间、标志。教学难点在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理解国家的实力决定其对外关系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教师准备:创设一些课堂思维情节,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便于学生加重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学生准备:查找两极对峙的有关资料、收集美苏争霸的相关图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三、讨论探究四、学生自学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苏联是什么关系?能说出具体的事例吗?明确自学任务(什么是冷战政策?谁对谁冷战?为什么要冷战?采取了哪些措施?冷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美国为什么要援助西欧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提出问题,:美苏争霸过程中进行了三十多年的争霸斗争,原因何在?2、出示表格《美苏争霸的表现》(见板书回顾前面学过的有关内容,找出二战过程中美苏的友好合作。自学课本第一部分:冷战政策四人一个小组讨论问题学生自学,回答第一个问题;填写表格;回答第二个问题。通过回顾,学生得出结论:二战中,美苏之间是同盟、是战友。为新课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全面掌握第一部分的知识(由上述问题得出结论: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其对外政策;而大国的对外政策左右国际局势)使学生明确美国援助西欧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西欧、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由此得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五、小结设计),要求学生填写。3、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冷战中的对峙》,了解了美苏对峙和美苏争霸及其对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以极快的速度回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明确美苏争霸既紧张又缓和,极其复杂。(由此得出:大国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而不管怎样的微妙总是建立在本国实力的基础上)板书设计: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1、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2、冷战政策的含义:3、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4、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表现:经济:政治:军事:5、美苏对峙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二、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的原因: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2、美苏争霸的表现:阶段时间特点重要事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3、美苏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