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榆坨初中七年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探究法学生准备预习教学目标展示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3、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温故导新探索新知在航海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此现象最早出现于何时?(一)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_______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建立______朝,朱元璋就是_______。2、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3________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称为特务机构。4、明朝的科举考试只许在_________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文。(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建文帝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______________”。2、朱棣称帝,他就是_________,1421年迁都________。3、明朝的特务机构除了锦衣卫还有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___________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十五明朝君权的加强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南京)靖难之役:建文帝削藩,北平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燕王胜称帝,即明成祖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明太祖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1板书展示课堂小结目标检测③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4)实行八股取士加强君权措施①1421年迁都北京;明成祖②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目的: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内容:命题范围四书五经,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八股取士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影响:读书人为中进士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灭亡: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片,将下列历史人物前的字母按时间先后排序,排序结果写在指定的位置A.李世民B.嬴政C.朱元璋D.赵匡胤排序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提升写小结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