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个案——我与她的这三年广州市梅花中学范艳雯一.入学时个案基本情况:1.姓名:詹芝琳;性别:女,2.学习情况:入学摸底考成绩总分班排名中等,其中英语成绩排名中下。3.个性:性格较内向,不合群,讨厌运动,过分在意同学对她外表的评价,较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大发脾气。4.家庭情况:亲生父母已离异,她现和养父养母生活,有时住在奶奶家。养母在怀孕中,养父在香港工作。二.个案分析:一方面,复杂的家庭环境给她的童年生活带来了许多打击和伤害,她在内心早已建立起一套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使她在新环境中表现出恐惧与排斥。她过分在意同学对她外表的评价,正是她内心缺乏自信的体现。另一方面,养父养母对她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跟进和管教,奶奶家也只负责给她吃穿,其它方面随她自己做主,致使她性格我行我素。但其实,她的内心极其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这为她后来的早恋埋下隐患。三.辅导策略:1、通过细心观察、与她、家长、同学、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詹芝琳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状况、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寻找突破口,对症下药。2、制定详细的辅导目标、辅导计划,三年跟踪辅导,不半途而废,坚持到底。3、给予詹芝琳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心与耐心去消除她的不信任,使她愿意与老师交心,接受老师的建议。4、运用“成功教育法”,对她提出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多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她积极参与教育和教学活动,主动争取成功。与此同时,注重“赏识教育”,随时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提高其自信心。5、言传身教,用好班会课和学生之间的舆论,慢慢地纠正她对外在美的看法,让她懂得内在美更具吸引力。6、“抓反复,反复抓”。问题的初次解决并不代表以后都不会再出现,要做到持续、反复地纠正。7、与詹芝琳的父母联系,帮助他们端正家庭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共同为孩子的转变而努力。第一年(2007.9-2008.7)一.突出问题:1.缺乏自信,不合群,学习被动。2.仪容仪表不符合规范:先后出现头发刘海过长,改裤脚,涂指甲油,戴耳钉等现象。二.辅导事例:(一)捕捉闪光点,增强孩子自信心;给予关爱和帮助,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一堂外教课上,詹芝琳谈到她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而她偶尔也会拿些和外国网友聊天的英语句子让我翻译。后来,她告诉我,她长大后想出国。我也发现她的英语很有提高的潜力。自那以后,课堂上,我便经常有意地提问她,在她答得好时,在全班表扬她;她的英语作业总是非常认真,字也写得很工整,我便把她的作业在班里传阅……渐渐地,她从中获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她越学越努力,学习变得主动多了,她在同学中也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为她融入集体开了个好头。她开始在乎自己的英语成绩了,每次单元测验后她都提前跑来问我分数。如果考得好她会高兴得跳起来,考砸了会很失望。而我这时就会从旁鼓励她,告诉她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告诉她要辩证地看待分数,懂得能力的提升更重要;告诉她“Hewholaughslastlaughsbest”。(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她很认真地点点头,那一刻,她能否付诸行动我还不确定,但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信任,她听进去我的建议了,因为她明白,我在关心她,帮助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初一下学期她的英语成绩从入学时的19名进步到第10名。在暑假,她还打电话告诉我她下学期还要考得更好呢!(二)用“关爱”代替“说教”,让孩子接受建议现在的学生很反感老师的批评和说教,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必须换个方式有一次,她在门口被彭校长抓住了。事后,我主动问她:“今天怎么了?不是出了什么事吧?要帮忙吗?”她挺意外我怎么会知道,就说:“是彭校长告诉您的吗?”“不是的,我今天进校门刚好留意到,所以问问。”她可能以为我会批评她的,但我却没有,于是她松了口气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原来,她是因为仪容仪表不过关,头发太长了。我把她拉近,认真地看了看她的头发,说:“嗯,真的有点长,不太精神,怎么没去剪?”她说:“我觉得不是很长,所以想迟些再去。”我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