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教师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决心做好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即做学生欢迎、家长信任的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历久弥新的标准。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的培育者、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因此,师德是其最重要的素质,是其第一智慧,作为教师就应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具体说就是要让学生让家长满意的教师。“满意”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要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科学规律,懂得人的发展规律,还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每个家长都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呢?教师的师德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要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母,用真情感化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所有“爱”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即“爱心、耐心、细心”。有些小事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打个电话通知家长,住院时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每每听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我们对他们倾注真心的爱,并把握好教育时机,掌握恰当的方法,我们相信,是可以转化的。因为有了爱,教书育人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有了爱,我们看差生时才不会有“看不顺眼”的现象,我们才会很乐意地去想办法去改变他们.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每天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孩子是好模仿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自己的言行随时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在生活中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孩子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细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而久之则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时常注意到了孩子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探讨,这样可激发学生的一些有见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教学以“人”为本,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创新。二、加强家校沟通,做家长的合作者。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教师与家长双方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家长埋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不够关心;老师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其实这是老师与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另外,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会有所差异,但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较多的是学生在家的情况,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家庭两方面及时交流信息,密切配合,有利于消除两者之的认识误区,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一步的合作互动。老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因此,我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