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海南学习考察报告为借鉴XX省旅游及旅游地产的开发经验,提升我市旅游业及城市发展水平,2月17日至23日,市长王爱文、林管局副局长兼市政府秘书长白波率旅游、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及美溪、XX县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专程赴海南进行了学习考察。XX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由18个市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组成,是典型的陆地小省、海洋大省,陆地国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528公里,自然海湾68个。常驻人口864万。富集海、岛、山、河,资源丰富多样、组合度好,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了滨海沙滩、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火山与溶洞、地热温泉、洁净空气、民族风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森林、空气”六大旅游资源赋予了海南岛神奇魅力。因此,海南岛又被世人称为“椰岛、绿岛、阳光岛、健康岛、生态岛、自由岛、热岛”,“美丽海南,浪漫天涯”,成为八方游客的度假天堂。二月的伊春银装素裹、春寒料峭,而宝岛海南却绿意浓浓、气候温润。在长夏无冬的海南岛,我们的考察之旅一共安排了五天。为学到更多的经验,考察团成员不辞辛苦,起早贪晚,先后对海口、琼海、陵水、保亭、三亚等市县的旅游及旅游度假地产业的发展实况进行了考察。期间,先后听取了XX省直有关部门和海口、XX市政府的情况介绍,参观考察了沿海南岛北线、东线、南线环海开发建设的喜达屋、万豪、希尔顿等11家国际品牌连锁酒店、美视五月花等4个高尔夫球会、清水湾和海棠湾等5处大型旅游地产项目、呀诺达等3个旅游景区、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和海胆剧场等,会见了在海南的伊春老乡。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收获较大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目睹了海南旅游及旅游度假地产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及其链条带动作用,体会到了XX省将旅游与地产有机结合,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引进国际大品牌企业开发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气魄,增强了加快我市旅游及旅游度假地产业发展的紧迫感;二是了解到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路径,通过一南一北的对比分析,找到了第1页共14页取长补短的参照系,进一步认清了我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对伊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了信心;三是感受到了在海南伊春人的发展成就及其对家乡发展的热切期待,增强了加快伊春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我市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工商局长,现任XX省咨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XX省黑龙江商会会长耿玉杰的话说,这次考察,不仅加强了南北交流,使兴安林海与浪漫天涯友谊更深,而且通过绿色伊春结缘旅游名岛,可实现旅游城市建设的优势互补,促进两地的更好更快发展。一、海南发展旅游及旅游度假地产业的经验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建省后围绕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的确立有过长期的争论。上世纪末期曾将建设贸易特区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期间还引发了房地产泡沫,泡沫的破灭一度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甚至严重影响了海南的形象,本世纪初才确定了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思路。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第一大支柱产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是起步期(1988年至1991年),以中央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为契机,掀起了一个以旅游景点和旅游饭店建设为主的旅游开发热潮,旅游业随之迅速崛起。二是加速发展期(1992年至1994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国内外投资海南十分涌跃,房地产业高度放开,海南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地产泡沫在这一时期最为严重。三是调整提高期(1995年至1998年),由数量扩张型向结构优化型转变,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阵痛期”。XX省对盲目性投资开发进行了遏制,对旅游业进行了调整和规范,旅游业稳步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四是扩张裂变期(1999年至2006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海南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品、大产业的概念形成,旅游地的形象更加突出,旅游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国外资金、管理、技术更多地进入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五是历史性机遇发展期(2007年至20XX年)。2007年,XX省作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大决策部署。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