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学校甘河中学主备人李国军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浅显易懂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教法自主探究学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教具多媒体学具词典课时一课时课型自读课文(新授)其它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个人补充导人新课(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二)人类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有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伴侣之间的爱情;还有家人之间的亲情。不同的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音乐家可以通过一个个悦耳的音符来表达情感;画家用彩笔描绘情感;作家则可以借助语言来抒写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认真聆听感悟情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一、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亲情。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1.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亲情)2.请同学复述文章故事情节。学生自读学习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明确学习目的。教师点评,简单总结故事情节,引出下一环节。容指名读课文。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师: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4.品析相关语言问题预设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写甲与乙二者时,说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构造出这样的妙句。文中如此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能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吗?(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借句式帮助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在分析人物过程中穿插一些语言文字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教师赞扬、鼓励学生。)再读师:这个散步的分歧,最终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课文,探究课文主旨解决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这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们齐读文章6、7、8自然段,重温那解决分歧,走在小路上这温馨的一幕。1.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负责背母亲,妻子负责背儿子?这样安排有什么目的?想告诉读者什么深层含意?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理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