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一小三年发展规划一、学校概况1、地理位置:学校坐落于文钟镇政府所在地,西邻306国道和集贸市场,南邻农畜产品工业园区,北邻天丰商贸城。2、自然情况: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现有17个班,其中小学班14个,在校生834人,其中小学生674人。在岗教师47人。3、硬件条件:(1)学校现有教学教室19个,综合活动多媒体教室1个,舞蹈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1个,实验器材室和分组实验室各1个,图书库1个,少先队器材库1个,体育器材库4个,保健室1个,小会议室1个,教师午休室1个,教师办公室8个。(2)2013年学校配备了自治区农村牧区薄弱学校改造教学仪器设备,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图书、数学、科学仪器,项目和数量达到一类标准。4、发展优势:(1)区域地利:自建校以来一直是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发展有传统。(2)团结上进:学校有一个和谐、奉献、务实、奋进的领导集体;有一支和谐、奋发、奉献、至上的教师队伍。学校运行通畅,健全了“月行事周计划总结制和校务值周轮流制”,制定并完善了“教师请销假制度”和师德考核规范等,规范了常规,突出了阶段重点,各司其职,精诚合作成为新状态。(3)特色凸显:通过整体构思,梳理了办学目标和办学思想。拟定并践行了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初步清晰了学校发展的“合作教育”思想。★在新课改背景下,逐步确立了教学发展新模式—教研组长促进机制。突出学科专业引领,确立了“大组带小组,小组常态研”的校本研训活动方式。在积极深化课改的过程中,形成了学科备课组管理下的“校本研修五步法”,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流程,低年级课前预习五步法,高年级批注式阅读实践;数学学科践行了新授课“四环法”等。★学校德育发展进行了系列性梳理,形成了指导性操作策略—“三化策略”,明晰了德育教育的层次关系与操作主体人员,摸索着系统化的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了安全教育新模式---零式教育法,化整为零,强调教育的即时性和实效性,已经形成普遍模式。★在改革的实践中,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初步的社团活动模式。健全了校级社团4个,班级社团10个,共性社团2个,生活化探究社团—国旗教育社团1个。打造了地区品牌社团—独轮车社团。★体育艺术教育活动特点突出,以间操课改革为突破口,以月体育艺术小型竞赛活动为拉动,以多元社团活动方式为补充,学校“33211工程”项目推进工作收获丰硕成果。学校分别于2002年和2009年代表松山区和红山区作为迎检重点学校接受自治区教育督导团的督导验收,获得优秀评价,表现突出的是学校的间操课活动、独轮车表演和300人竖笛合奏演出,得到自治区督导团成员高度赞扬。(4)成绩喜人:学校氛围和谐向上,师生团结,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已经形成。良好办学声誉逐年递增,“一滴汗水浇出万紫千红”,自2006年划归红山区以来,学校连续7年荣获全区年度综合发展“优秀学校”;2008年被评为“赤峰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被红山区教育局评为安全工作年度考核“优秀学校”;2009年2月被红山区教育局评为安全工作年度考核“优秀学校”,5月被共青团红山区委员会评为“五四优秀青年集体”,12月获得红山区第四届新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团体优秀奖”;2010年评为红山区“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011年被评为赤峰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5月获得红山区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组织奖,9月语文科研课题获得国家教育科研成果奖;2012年学校百人独轮车表演队获得赤峰市政府授予的“第二届未来之星全国青少年体育节开幕式优秀表演奖”;2013年11月获得红山区课改推进现场会“语文优秀教研组”。现有区级学科教学能手6人,市级学科教学能手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12人。5、制约因素:(1)“骨干”不稳定:骨干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突出。(2)“骨干”工作量大:校本研修与管理工作与一线教学工作密集交织于部分骨干人员,工作量较大,整体发展水平受牵制。(3)“骨干”临高原期:教师的观念、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尚有差距,一部分骨干教师已进入自身发展的瓶颈,进入了高原期。(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