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由美而来----《清澈的湖水》案例学校:西固区临洮街小学姓名:褚丽霞科目:小学语文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册数:第四册二○○三年十二月美由美而来----《清澈的湖水》案例西固区临洮街小学褚丽霞教材简析:《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四册中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叙述了小洁游玩时被湖中美丽的景色所感动,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行为美由景物美而来,由此对小男孩破坏环境的不美行为产生了不满。选编本文,意在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热爱、欣赏、保护大自然之美。教法、学法尝试:读悟法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生字,理解“皱纹”、“企盼”、“变幻”等词语。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充分感知山石的有趣,湖水的清澈和小鱼的可爱。3、读中体悟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美读体悟。教学准备:1、课件:①大自然风光片。②山石、水天一色,小鱼跳跃动景图。2、水粉画挂图。(附有废纸、饮料瓶、塑料袋等废弃物及花草、小鸟、鱼等事物的可粘贴图片)。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课题入手,明确要求。1、我们接着学习21课《清澈的湖水》,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澈”写紧凑些。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这节第1页共6页课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好,还要理解课文内容。2、先开火车读词语卡片:清澈、波纹、变幻、表演、企盼、欣赏、展翅欲飞。[由强调写好“澈”字和读词语开始,把字词句的训练与课文情景有效的联系了起来,从而为进一步展开对课文的细读作了有效的铺垫。]二、紧扣景色美,阅读交流。(一)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旅游。(课件欣赏风光片,同时伴师画外音)。看看这迷人的自然风光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美丽,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多姿多彩。[采用课件,以直观的优美画面刺激学生感官,真切地感受到美的氛围,逐渐融入美的意境之中。](二)书中的小洁也看到了这美丽的湖光山色,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文中描写景色美的句子用“”勾出来。1、读山石美。(1)指名试读,同学评议。(2)图文对照,再读体会山石的形态,体味比喻句的生动,龟兔赛跑的巧妙。假如你是雄鹰,表演一下“展翅欲飞”。(3)大屏幕出示放大山石图引读。“看,这边的山石像——(生齐答),那边的山石像——(生齐读),半山腰的——(生齐读)!”(4)指导学生用“像……像……好像……”说一句话。2、读湖水美。(1)分小组齐读。(2)指导朗读,能带着你们体会到的美,读一读吗?(3)让学生带表情读出水天一色的神韵美。3、读小鱼美。(1)(课件出示小鱼跳跃动景图与句子)谁愿来夸一夸这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象?第2页共6页(2)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范读,读出活泼、有趣的语气。[本环节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反复朗读、赛读、配乐听范读等阅读实践,充分感知山石的有趣、湖水的清澈和小鱼的可爱,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三、抓住行为美,质疑解疑。(一)默读有关描写小洁的动作、神态的句子,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1、小洁为什么没有把面包纸扔进湖里?①湖面的美丽唤醒了小洁;②小鱼的可爱感动了小洁。2、最后她扔到了哪里?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认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爱问是天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爱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张扬个性的需要。对学生提出不同问题,要用赞赏的目光、鼓励的言语给予肯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二)课文中出现了不美的人和事吗?用“”画出来,怎么读?(气愤、惋惜)1、指名体会读,大家评议,再指名读。2、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3、角色互换。假如你是小洁,你会对小孩说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喜欢读,营造“我想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与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角色互换中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四、联系实际,深化教育。1、小孩乱扔香蕉皮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言。第3页共6页2、延伸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出示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