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研究型教案授课时间年级四年级计划课时2课题第一课歌唱祖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旋律的进行——上行的音乐知识。能力目标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演唱国歌;用抒情的声音羊场《采一束鲜花》。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教学难点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教学准备电子琴、光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三、音乐知识:“上师生问好歌。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1先简单讲解“上行”请举例并唱几句。6.师生议论。2举一反三,……3以上行的手法,即该曲特点及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将在歌曲学唱过程中,结合演唱进行分析。因此,聆听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该曲的整体风格和了解音乐的相关背景。人人学习、人人研究、人人创新/创新是整个教育发展的灵魂行”四、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5.教师重点指导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兴编自己的歌。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演唱来体会并探究这些音乐要素的表现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聆听《歌唱祖国》师生问好歌。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设问:(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设问:(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3)跟着音乐哼唱3.师生议论。人人学习、人人研究、人人创新/创新是整个教育发展的灵魂三、表演《采一束鲜花》1、初听歌曲。3.结合歌曲第二部分曲调的学习,认识附点四分音符,找出歌曲中带有附点的节奏4.在歌曲处理时,启发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妈妈”还指的是谁,“让春色铺满天涯”为什么要反复三遍等。4.完成课后练习说说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感受是什么。2.分部分进行学唱。跟着教师的琴声模唱。用中速、抒情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部分,用稍快、激动的声音演唱第二部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重点指导学生用情歌唱,用歌感人。板书设计第一课歌唱祖国聂耳上行5-1-3-5田汉课后反思学习与研究型教案授课时间年级四年级计划课时2课题第二课家乡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聆听小提琴独奏《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色美与丰富的表现力。聆听《故乡是北京》,感受戏歌中的京腔京韵,了解戏歌的基本知识。人人学习、人人研究、人人创新/创新是整个教育发展的灵魂能力目标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感受这首江苏民歌的风格。学唱《大雁湖》感受鄂温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改编歌曲拍号,进一步感受拍和拍的不同特点,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情感目标通过聆听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我国各地极富特色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杨柳青》《大雁湖》。教学难点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感受这首江苏民歌的风格。教学准备电子琴,光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聆听小提琴曲《牧歌》1、范唱《牧歌》导入,出示内蒙古的草原、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穀”哼唱歌曲,谈谈感受。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