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学习心理学》有感荥阳市索河惠厂小学王芳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孔凡折教授的《数学学习心理学》这本书,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要重视对数学学习心理学的学习,因为在数学教育科学体系中,数学心理学处于基础地位,它为科学课程,教材,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本书紧密结合当前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身特点,从教育的规律和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数学学习的规律对课程、教学、评介等的影响。它主要从认知因素、数学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令我很有感触。下面谈谈我的感受:通过阅读我首先知道了数学学习心理学也称数学学习论,是数学教育学与心理科学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以学生数学学习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学生数学学习的性质、特点、过程和规律为主要目标。它不是心理学理论在数学教育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以数学学习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数学学习所特有的心理规律。与教育心理学相比,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深度更有“数学”的学科特征,而与普通心理学研究相比,数学学习心理学更倾向于从教育的视角而非实验的视角开展研究。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重新认识并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数学课程中学会学习,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往往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例如我们部分教师喜欢通过分数、奖励、荣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当代教育有一种越来越重视内部动机的倾向。因为内部动机才能真正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富有吸引力,使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激励性。重视内部动机,也就是要重视知识本身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把学习知识当成获得某种报酬的手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动机,学习就成了人的精神需要,学习行为成了自觉、自愿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习效果定能显著提高。教师应懂得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还应了解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差异,使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既能够顾全大局,也不失明确的针对性。当前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学生,他们让认难以琢磨,但又赖认寻味。从他们强烈的个性宣扬、憧憬“游戏”境界般的浪漫生活、对自己的完美粉饰、对他人“错误”的不时“攻击”等无不暴露出他们的优势与不足,基于这些,下面就结合课堂教学的一些实例,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交流”,使学生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得到充分得到满足,进而使数学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的提供适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数学交流的舞台,从数学思想的接受、数学思想的表述、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三个层面,切实的做到数学教学“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能学好数学,进而全方位的提高数学教与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