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的池塘养成技术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因其游姿高雅,体型优美,色彩艳丽,斑纹灿烂,被称为“水中活宝石”,并寓意吉祥欢乐、繁荣幸福,被称为“好运鱼”和“风水鱼”,深受人们喜爱。锦鲤养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国锦鲤于四百多年前逐渐传入欧洲及亚洲其他国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有较好的市场,并且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本文主要从锦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养殖方法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锦鲤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1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1.1形态特征锦鲤是鲤鱼的变种,其形态和鲤鱼相似,体躯侧扁呈纺锤形,体表有绚丽的色彩和变幻多姿的斑纹,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头部前端有口,口角生吻须两对,中部两侧有眼,眼上方有鼻,鳃居眼的后下方从躯干部到尾部,依次生长着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鱼体覆盖有鳞片,体两侧各有一条自鳃盖后缘通向尾柄的侧线,口缘无齿,有发达的咽喉齿。锦鲤品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写鲤、别甲、浅黄及秋翠、衣锦鲤、变种鲤、光泽类、光写类、花纹皮光鲤、金银鳞、丹顶等。1.2生活环境1.2.1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鱼体的新陈代谢。锦鲤适温性广,一般在0~39℃的水中均可生存,最适宜的水温为22~24℃,在水温范围20~28℃均可生长发育。在此范围的水温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生长发育越快,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食欲旺盛,色彩艳丽。30℃以上水温,鱼体感到不适,食欲降低,生长缓慢,要适宜采取降温措施。10℃以下水温,鱼体心跳、呼吸减慢食欲锐减。低于0℃或高于40℃水温,鱼体趋于死亡。1.2.2溶氧:锦鲤适宜在含氧5.5mg/L的水中生活,如降低1mg即窒息死亡。池水中的含氧量要达到3mg/L以上。1.2.3酸碱度:锦鲤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pH在6.5~8.2,最适pH值7.2~7.4[1]。2池塘修建及配套设施2.1池塘要求及设施2.1.1池塘的选择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地方,最好用泉水,水中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其他成分有利于增加鱼体色素,使锦鲤体色更加鲜艳美丽,不具土池养殖条件的也可选择水泥池养殖。锦鲤养殖池塘一般分为苗种池和成鱼池。苗种池10~l5m2,池深0.5~0.6m,水深0.4m。成鱼池的大小视饲养量多少而定,一般以2000~3300m2为宜,既便于管理,水质也较稳定。池深1.5~2.0m,水深1.5m左右[1]。2.1.2配套设施每口池塘配备投饵机一台,3kW的增氧机一台。还要加强池边的建设,防止汛期对鱼塘造成损害,造成逃鱼损失。3鱼苗放养3.1放养前的准备3.1.1池塘消毒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一般淤泥20cm左右,曝晒池底数天。进水前10天,每667m2用70~80kg的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2]。或者带水清池,用量为水深1m,每100m2用生石灰30~50kg。还可以用漂白粉清池,干池法每100m2用量为2~3kg,带水清池每100m2用量为,3~5kg。3.1.2放苗前肥水在清塘后15d,每hm2施氮肥20~50kg,磷肥15~20kg,氮磷比为6~7:1。水体透明度为20~30cm,水色带黄绿或褐绿色。3.2鱼苗挑选和鱼种培育孵出3~4d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外源性营养。如天然饵料不足,应投喂熟蛋黄汁或轮虫,并改善水质状况。7~8d后,改喂稍大些的食物,如技角类、鱼糜或颗粒饲料。仔鱼经20~30d饲养,体长达3cm时,就要进行挑选,去劣留优,保持种质的优良性状。挑选工作在孵出后3个多月内进行3~4次。挑选因品种的不同、生长速度和斑纹出现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而略有不同。例如,昭和三色锦鲤在孵出后2周时开始挑选;黄金系统锦鲤则在50日龄开始挑选;红白系和大正三色系统的锦鲤在60日龄左右开始挑选。挑选时,首先去掉畸形、色彩不鲜艳的色,还要依照花纹的生长状况和质量标准进行挑选。红白系锦鲤中应淘汰红斑纹颜色淡的个体;黄金系统锦鲤头部无光泽、鳞片複盖不好、鱼体杂斑多、胸鳍生长不好的个体均应淘汰。锦鲤在饲养过程中淘汰率很高:亲鱼产10万粒卵,获仔鱼6万~7万尾,夏花3万尾,经第一次挑选剩1.6万尾,到秋季越冬时只剩3600尾左右。第一次挑选后,留下的幼鱼可放入面积5m×5m的鱼池,水深30~50cm,密度为l20~150尾/㎡。第二次挑选后留下的鱼放养密度为90~120尾/㎡,以后逐渐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