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信息技术课题程序的基本要素—语句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程序是有语句组成的,每一个语句都是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书写的。所以本节通过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模仿设计一个“计算总分”的程序界面,在设计程序中了解语句的一般书写格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赋值语句与注解语句。2、掌握语句的一般书写格式。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学学案、小组互助学习与视频教程相结合完成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程序界面的设计;2、语句的一般书写格式。教学难点掌握赋值语句的编写。教法讲学练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调节器控方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根据上节课分组,同桌结对子2、课本光盘备有教程可供学生自学3、VB程序设计初步自学学案.exe,学习理论知识点完成的同学与未完成的同学自行“结对子”形成“一帮一”小组形式互帮互助完成课堂任务新课导入发送自学资料,展示本节课学习路线图、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学习学案资料明确内容目标新课教学1、程序界面的设计(1)为程序添加对象P69(2)对程序对象设置属性P70实践1:模仿教学视频“8-2.3.2教学视频计算总成绩.swf”或参照课本P69-70为程序添加对象(Label、Text、Command),并设置对象属性(在属性窗口设置)阅读P69阅读P70新建程序—添加控件对象—设置对象的高度、宽度、标题、字体、背景等界面设计复习之前界面设计知识点,以更熟悉添加对象及设置其属性的操作。1八年级第二章2.3.32、编写事件过程的代码实践2:编写“计算”按钮Command1的Click事件P70PrivateSubCommand1_Click()Dimx1,x2AsSinglex1=Text1.textx2=Text1.textm=x1+x2Text3.text=mEndSub3、解释赋值符号“=”和数学中的等号“=”算法的不同提问:“x=x+3”这个式子成立吗?(让学生自己运行找答案)x=x+3在数学中是不成了的,但在算法中则是右边的“x+3”赋值给左边的“x”,两个“x”代表的不一样。编写代码,运行调试学生自行在程序中尝试运行X=3X=X+3PrintX了解赋值语句的运用让学生通过操作去理解“=”,等号与赋值符号的不同用法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程序编写的赋值语句,以及语句编写的一般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区分赋值符号“=”和数学中的等号“=”代表的不同意义。知识回顾形成课堂任务完成“计算总分”程序板书设计程序编写的基本步骤:设置界面、设置对象属性、编写代码X=3X=X+3PrintX教学反思1、通过自学光盘和视频教程,差不多一大半学生能做出程序效果。剩下的则由“先带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互助,最后还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解答。若问题较普遍,教师则通过小窗口演示。2、经过上节课的强调后,学生掌握了保存程序的方法:对每个程序建立单独的文件夹,把背景图片或其他用到的素材放在里面,保存工程(.vbp)或窗体(.frm)的时候都另存为到这个文件夹,再进行压缩打包,上传到自己的学生网盘。2八年级第二章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