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提供“顽皮”的机会王康,7岁,他来自江苏。平时,这个孩子跟他奶奶生活在一起,由奶奶抚养他长大。王康的爸爸常年在嘉兴工作,每个星期回来一次;妈妈是在读博士生,每逢放寒暑假回来。爸爸妈妈由于聚少离多,几个月前离婚了,复杂的家庭背景在无形中给王康带来了许多阴影。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说说他的与众不同。案例一:上课了,其他小朋友都能专心地听我讲故事,只有王康一人开小差。你看他:桌上摸摸,地板上看看,书包动一动,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为了不打断我的教学计划,为了不影响其他幼儿的上课情绪,我仍然继续上课,只是在提问的时候,我故意请他来回答问题,目的在于提醒他上课要专心听讲,可是他还是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分析与反思:王康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比中班时多了几分顽皮。其实,王康这个孩子很聪明的,记忆力特别好,只要他上课认真听的话,老师讲过的故事,他都能当场复述。很可惜,现在的他已经变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有时还表现的很叛逆。面对他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做了许多努力,试图想改变他,可是效果不明显。我和他奶奶也沟通过几次,想了解一下他在家里的表现,结果也很令人失望。奶奶说,他在家他根本不听大人的话,顽皮的不得了,有时大人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要跟你犟到底。奶奶没办法,只能向他妥协。时间一长,王康的叛逆行为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案例二:吃中饭了,小朋友们都能高高兴兴地用餐,只有王康一人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于是,我走到他身旁,轻声地问:怎么了,饭菜不合胃口吗?他朝我看了看,不作声。我乘机教育他:你看,今天的菜多香,而且又有营养,吃了以后就不容易生病了,赶快尝一尝吧。“老师,我不喜欢吃这些”,他轻轻地说。“那你喜欢吃什么?”我问。“我平时在家里喜欢吃土豆和豆芽菜”他说。“哦,原来你喜欢吃素菜啊,那挺好啊,不过光吃素菜就没什么营养了,要什么都吃,那才会健康啊。”我苦口婆心地劝他把今天的饭菜都吃了,可是到最后,他就吃了一碗白饭,菜还是原封不动。分析与反思:王康在吃饭方面,一直存在着这个问题。可以说,像他这样挑食的孩子是很少见的。幼儿园里制订的菜,他十有八九是不喜欢吃的。我们常常为他的吃而烦恼,跟他奶奶也反映过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他奶奶就用一句话来概括:在家里也是一样的,什么都不爱吃。由于奶奶的妥协性,就养成了王康现在的偏食习惯。奶奶常跟我们说:如果王康在幼儿园表现不好,你们老师尽管批评,我们没有意见。我们知道,她对孙子也是无计可施了,但我们也不止一次地告诉他,教育孩子光靠我们老师是不行的,需要家园合作,这样教育才会有效。我们也曾直接打电话和他的爸爸联系,反映一下王康在“吃”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建议他爸爸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得了厌食症。案例三:有一天下午,我安排小朋友先做作业,然后再进行区域活动。忽然,有一个小朋友大声告状:“老师,不好了,地板上有一条长长的印痕,你快来看呀。”于是,我赶忙跑过去看了个究竟:天哪,是谁搞的恶作剧啊,太可恶了。当时,我真的是火冒三丈,恨不得一下子就把那个人找出来。但理智告诉我:要冷静,否则适得其反。接着,我请小朋友先收起作业,开始查找真相。大概将近花了我45分钟左右,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王康用鱼缸里的塑料块在地板上划出来的。分析与反思:平时,我们经常教育幼儿:幼儿园里的地板我们要好好保护,否则地板弄花了,就不漂亮了。从中班到大班,我们班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出现的情况。最让我觉得可气的是:做错了事不敢承认错误。虽然在查找真相之前,我先讲了许多道理,教育他们:做错了事敢于承认还是个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原谅他的。但是,至始至终,王康一直不敢主动承认错误,是被其他小朋友揭发出来的。事实摆在面前,最终他还是承认了错误,也意识到他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这一次,我没有批评他,毕竟他还是个孩子,需要大人们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案例四:每天放学,他总要拉着他奶奶陪他玩大型玩具,一直玩到四点半才肯回家。我们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对他进行了教育,但效果不佳。分析与反思:王康这个孩子自尊心强,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