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良诱惑说“不”》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一、标准要求(一)《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2.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等各种不良诱惑;3.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评价目标评价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3.4.12避免不良诱惑对自己的伤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避免不良诱惑对自己的伤害。非纸笔测试:如成长记录袋等;纸笔测试。3.4.13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运用在生活中,能根据实际,学会使用联想不良后果法、主动请人监督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专时专用法等方法战胜不良诱惑。非纸笔测试:如情景测试、表现性评价等;纸笔测试。二、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生机勃勃,他们探索人生,幻想未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和同龄人的相互影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往往不知所措,很容易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酿成终身遗憾。而通过第一框题“身边的诱惑”的学习,学生对身边处处存在诱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初步判断哪些诱惑是不良诱惑,以及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性,但是对于怎样避免不良诱惑,如何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通过这一框题的教学,力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可能面临的种种不良诱惑及其危害,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不良诱惑说“不”》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2.教材内容:《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框题的课本内容很简单,正文只有两句话。但是该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目标比较重要,而且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和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保护自己。【设计理念】1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如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由学生自主总结。⒉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如身边的诱惑,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⒊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组织学生小组讨论。⒋突出探究式学习。【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和抵制不良诱惑的科学态度,鼓起敢于抵制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能力目标:1.通过不良诱惑大搜索,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形成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分析事物。2.通过拒绝不良诱惑方法大比拼、你出难题我支高招、制定拒绝不良诱惑计划表,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知识目标: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学重点】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学难点】辩证看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教学方法】(一)教法:1.谈话教学法:通过对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法:1.自主学习法:通过让学生预习课本并做导学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本的知识点。2.合作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探究知识,合作学习。【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抗诱惑能力测试题》;2.了解班级学生可能面对的诱惑及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做法;3.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二)学生准备:1.观察、收集学生身边的不良诱惑及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有关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