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回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文以钱学森回国后的激动话语“我终于回来了”为课题,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千方百计克服了美国政府设下的重重阻挠,最后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的故事,赞扬了海外赤子日夜思念祖国、无限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全文层次清晰,人物情感真挚,读来感人肺腑。学情分析:本班39名同学,含一名弱智随班就读生。是从原创新私立学校整体合并过来的一个班。学生层次不一,普遍学习能力较差,考虑问题方式单一,学习习惯不够好,成绩普遍较差。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并给课文划分段落。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并给课文划分段落。2、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理解课题,简介钱学森生平。1、谈话导入: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一团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屹立在东方的巨龙——中国,从此向着世界军事强国的行列大踏步迈进!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小视中国,再也不能随意欺凌中国人民。你们知道,在中国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人是谁吗?(简介钱学森生平:学生交流钱学森个人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钱学森的文章:第七课“我终于回来了”。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理解课题:①同学们都事先预习过课文,你们知道“我”在文中指的是谁吗?②“回来了”指回到了哪里?(回到祖国)③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容易)④课题上为什么要打引号?过渡:我们自己的祖国应该想回去就回去,为什么钱学森想回到祖国就这么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大家一起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理清文章写作顺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进行写作的?2、检查预习情况。①读课后生字,快速完成大课第1题,随机指导书写和读音。②完成黑板上指定题目,(指导读,重点指导“博”字的写法)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进行写作的?4、课文以“回国”为线索,围绕“回国”写了哪些内容?5、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给课文划分段落:①盼望回国(1-2)②思念回国(3-9)③终于回国(10-15)三、精读第一段,品味重点句,初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1、学生默读本段,勾画出表现钱学森盼望回国的句子或词语,并在旁边把自己读了这些句子以后的感受记录下来。2、交流这些句子并品读。①“可他一直都在盼望能早一天回到祖国。”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什么?(盼望回到祖国)“一直”是什么意思?(从始至终)从“能早一天”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回国的想法非常迫切)②指导读:带着这种情感读(个人读,集体读,教师范读)问:还有哪个句子说明钱学森盼望回到祖国?③“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我的祖国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钱学森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要读出什么语气?④指导读:带着这种决心读一读,把这种决心读出来!(个人读,齐读)3、钱学森这么迫切地想要回国,而且回国的决心如此之大,是不是美国对他不好呢?4、哪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由于他成就卓著......担任研究所顾问。”)“不但......还......”是个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这个关联词说明了什么?5、用“不但......还......”说话。6、美国为什么对他那么好啊?7、美国人对待钱学森这么好,给了他这么高的荣誉和地位,可他还是坚持要回国,突出表现了什么?(钱学森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8、让我们也带着这股爱国热情一起把表现钱学森迫切想要回到祖国的两句话读一读。四、课堂作业:1、用“\”画出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重(zhòngchóng)视担(dāndàn)任处(chǔchù)境重重(zhòngchóng)困难2、在小字本上写本课生字。板书设计:一、盼望回国(1-2)一直能早一天7“我终于回来了”二、思念回国(3-9)三、终于回国(10-15)邬家墩小学管明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