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溢满童年本学期,我班有针对性地对课外阅读制定了以下计划:(一)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莎士比亚)1、开家长会,向家长广泛宣传阅读的意义及价值。2、通过各种阅读活动,让学生逐渐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及阅读是个人的事情。(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让学生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幸福地享受浓浓的书香气息。在实际的操作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结合校本,课文导趣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是要从课本入手。在学习中,对课文的时代背景加以介绍,激起学生查阅资料的兴趣。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2、开展竞赛,保护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剪报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3、角色扮演,激起情趣在校本课程中,有许多课文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组参与课本剧的编导,各种角色的扮演,有利于学生激起生活的情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三)向学生推荐好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要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我们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文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教给学生常见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主要有:①浏览。浏览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大致了解全书的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②精读。对文章重点或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句、批注文章中心,并能立足全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那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③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必要或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④摘记。对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摘记在本子上,必要时,熟读成诵。⑤旁注。如果是自己买的书,可把读书心得注在书上,可就字、词、句、段、篇作批注,也可就全书的心得在书末作注。至于学生采用哪种方法,可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和习惯或喜好灵活选用。只要学生能从大处着眼,整体领会,心无旁骛地去读,在内容情理、语言艺术上多去领会就行了。教师不必作统一规定,更不能硬性要求非用某种方法读不可。(五)合理安排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时间的统筹,学会珍惜时间。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充实孩子的生活;阅读,丰富孩子的世界;阅读,愉悦孩子的身心;阅读,改变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