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论文我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但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我既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也充满着无限的困惑。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含义。一、言传身教。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他们对老师有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好坏与道德素养的高低在素质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必先以身作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端正,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管他有许多学问,其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做警察,而要做学生的良师”。二、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讲假话,做一个诚实、有用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调节学生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个别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克服偏爱、偏见情绪,积极感染与调节学生情绪,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消除学生反感、抵触心情,形成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积极地认识周围的美好事物,自觉培养健康的情感与意识,力争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与心理上的满足。三、立德树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其实,这正是师德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就要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对学生的教育也应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学会分清“是”、“非”的观念。对学生大力弘扬祖国的民族精神和传送祖国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四、平等待人。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在一些老师眼里,常常是“人微言轻”,个人的意志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发挥,因而常被“大人”们忽略了,以为他们人小,连起码的人的尊严也没有了,可以任人“宰割”了。更由于“童言无忌”,好于直言,急于抒发,在不恰当的时候发表了些意见,就常常被斥责为“胡扯”、“调皮”、“不乖”、“好表现自己”等;以至于动辄横遭贬斥,受辱骂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的祖师爷孔老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明确地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师”。所以,教育也需要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们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们,这应该是一个教师最大的乐趣。我们必须放下架子,以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努力构建师生良性的交流互动平台,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愧为人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