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5页的例3和做一做,练习三的4-6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断:○○○○○○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二、解决问题1、情境引入:教师:昨天我们帮一年级2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今天,他们出发了!出示主题图(租船)请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2、合作探索:(1)请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边操作边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预计:①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②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3)引导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三、尝试练习,形成技能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1、第15页的做一做(呈现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动物在做什么?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师:“你帮小熊分分看。”请小朋友帮小熊分筷子,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并说说怎么分的。(及时巡视,个别引导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2、第4题(课件出示分萝卜的情境图。)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香蕉)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方法。4、第6题(开放题)学生独立操作(1)用15个方木块(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5、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六、反思评价,归纳总结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师:今天我们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