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诱思探究,实施创新教育湖南省攸县五中王心德邮编412300手机13786358927【内容提要】:激趣质疑,培养创新兴趣;鼓励提问,培养创新意识;引导诱思,培养创新精神;授之学法,培养创新思维;探究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创新素质。【关键词】:兴趣意识精神思维能力素质近几年我校实施“低重心,宽教育,高质量”,已初见成效。但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呢?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我们数学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在实施“诱思探究式教学法”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具备充沛的情感,以情感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并给予充分的鼓励,营造一个“趣”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以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在花果山水帘洞中,孙大圣准备给小猴们分桃……如果把一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得几只桃?可半个桃怎么表示呢?这下可难倒孙大圣了,同学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创设情景,诱导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鼓励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不凡的业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问更巧妙,而很少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教学中,教师通常对学生的发问,有“二怕”:一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拖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导致不敢激励学生提问。因此,要彻底摒弃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民主气氛和探索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想敢问,让问题走进课堂。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合理评价是学生树立信心的钥匙。在同等条件下,让学生比试谁提出的问题数量多、质量高,既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使“我能问”的信心得到激发和强化。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1供自我思考、自我探讨、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三、引导诱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头。提问并不容易,尤其是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引导提问,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怀疑的外在表现,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引起探索,探索促成创造。提问,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提出问题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能不能提出问题,提出多少问题,是否标新立异,这都是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思维深度和能力水平。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材各个方面进行提问:1.启发学生从应用题的词义的比较,数量的不同,线段图标注长短,数学语言变换,结构分析、句式特点等方面提出问题。2.在进行概念、法则、公式教学时,就同一概念、法则、公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3.鼓励学生就题中的材料取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计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深入思考,不仅常规、常式的环节中去生疑,也从无疑之处生疑,由提出单个问题逐渐过渡到提出系列性问题,逐渐提高提问的能力。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多思、深思、爱思、会思。四、授之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