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VIP免费

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_第1页
1/3
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_第2页
2/3
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_第3页
3/3
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湖北省宜城市南街小学李彩云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音韵和谐,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少年儿童学习古典文学最好的启蒙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收纳了不少名家的大作,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写出了千古传颂的诗篇,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但是,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词意,能说出诗意,会背诵古诗,知道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草草了事。这种刻板的、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对学习古诗兴趣索然,从而无法发挥古诗对学生的启智、熏陶的作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能让学生由被动地、任务式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以情感为纽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挖掘古诗的美育因素,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一、给古诗谱上乐曲,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意境给古诗配上美妙的乐曲,边唱歌边学诗。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感受乐曲有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皎洁的月光泻入窗内所勾起的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贝多芬的《月光曲》那优美、抒情的曲调渲染得淋漓尽致。《宿建德江》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早发白帝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好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人的进取意识。一首诗通过谱好曲,更是可以使学生终身不忘。因为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使人精神舒畅。而人在心情愉快时,各种神经系统都高度兴奋,外来刺激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记,很难遗忘。同时由于学生对唱歌很感兴趣,在休息、走路或其它闲暇时间里,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吟唱,这就为学习古诗赢得了时间还有,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谱上美妙的乐曲,如被美妙的歌喉唱出来,人们更会1赞不绝口,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种艺术供人欣赏,使诗歌教学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二、为古诗绘出图画,展现古诗的意境美历代文人骚客都爱游历名山大川,咏山川田园之美,所到之处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如《望天门山》一诗,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峡对峙的特点,诗中有山有水、有远景也有近景,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宿建德江》一诗将淡淡的乡思,脉脉的烦愁,与幽静的江边晚景融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清幽的图画;《终南望余雪》通过对山林、白雪、雾色的描写,勾画出一幅终南山的“雪景寒林图”;《望庐山瀑布》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诗人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幅迥然不同的画卷,学生会边读古诗边在头脑中闪现出一个个场景。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我们何不借此机会,让学生根据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涂画中把从诗歌中读出的美景,从诗歌中品出的韵味展现出来。教师也可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这样的古诗教学尤为精妙,因为不管语言表达得如何生动,清楚、易懂,总是比不上图画那样直观、形象、真实。诗歌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画,使教学做到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使学生思维和兴趣受到熏陶。让形象思维与美的情感相贯通。三、把古诗编成故事,感受古诗的情节美古诗内容广泛,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有的记述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有的抒发个人志向和奋发精神,有的表达人际之间美好的情感……一首诗作即是一个故事。在开课前,如采用故事引入法,学生随着老师生动的描述,他们会不自觉地跟自己的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让古诗教学充满活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