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背景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考试就是要考核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在1999年4月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于是全国各地因而陆续出现初中毕业会考中地理等学科的开卷考试的尝试与摸索,初中地理考试开始大多数都为开卷考试。1.2意义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开卷考试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既有教的问题,也有学的问题。例如,实行开卷考试后,存在部分学生片面理解开卷考试时可以看书和抄书,因此认为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放松自己,不认真学习,而有一些教师固步自封,仍然使用实行开卷考试之前的教案,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且有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所以平时不认真复习,考试时不管答案是不是正确,只求抄得越多越好。因此,有人开始质疑开卷考试的实践意义。我认为,对地理课程来说,实行开卷均利大于弊。实行开卷考试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在备课、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多下功夫。2.国内外研究进展2.1国外研究进展20世纪50年代,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操作行为和操作学习,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学习,但忽视了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主张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或所谓无结构的教学,强调从情感经验中学习,但过分夸大人的自然素质的作用,而看不到人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社会力量和个人力量的统一。“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的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存较多的关于学习策略方法的知识,并能否监控自己的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实际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生长过程,所以从教育的纵向来说,教育也是生长;而从教育的横向来说,则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个体的和集体的经验。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为此他强调教学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2国内研究进展潘璋荣的《正确认识与对待开卷考试》中,就开卷考试的目的与价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欧阳曙光在《浅议开卷考试课程的教学问题》中,针对开卷考试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论述了实行开卷考试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备课、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教学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刘周军的《开卷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中,就课堂讨论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