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困境及对策摘要: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目前面临理论体系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学母学科发展脱节、研究范式囿于思辨、缺乏实证分析以及学科定位边缘化等困境,以致其后续发展艰难。只有充分利用我国理论界深厚的哲学思辨研究传统优势,并在其上有效结合实证主义科学研究范式,才能使得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获得融入国际主流理论的契机将犯罪心理学定位为犯罪学的子学科,吸纳心理学的学术研究成果,鼓励采用实证主义科学的研究范式,对现有的理论进行系统整合,构建整合性概念化定义系统,并提出可测量的操作化定义系统及其测量指标,是走出上述困境的出路。关键词: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式实证研究操作概念体系一、绪论犯罪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视野独特的学科在我国正式的学科划分体系中并无独立的地位,而是根据学术界的约定俗成作为犯罪学的一个子学科而存在的。根据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犯罪学在学科门类上归属于法学类,是公安一级学科下的一个特设专业(二级学科)。这在制度层面上决定了犯罪心理学的体系性定位。但是,犯罪心理学具有极强的跨学科色彩,其理论传承之主体与教育学类下的心理学一级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医学类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中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二级学科存在交叉关系。从研究范式看,犯罪心理学与后两者的关系甚至比与法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体制安排与学科发展实际上有些脱节。由于我国犯罪心理学目前面临着学科定位不明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体制上归属于刑法专业、刑事司法专业或公安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该学科的教学目的相脱节等问题,并使得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者难以在国际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令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取得更加坚实的立足点,促进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与国际犯罪学研究潮流相融合并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是当前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二、我国当前犯罪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通过对我国与外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轨迹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我国犯罪心理学目前在理论体系建构、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定位等方面都陷入了困境。首先,就理论体系建构而言,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既与国际学术界主流的研究脱节,也与心理学母学科的发展脱节。目前比较成形的本土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形式和内容上多数深受早期心灵学派心理学的影响,大量借鉴结构主义、人格理论以及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部分研究成果甚至受到心理哲学的影响,而对20世纪以来兴起的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诸多重要理论则缺乏深入的考察,具体表现为涉及宏观体系的理论著作往往只在特定章节对上述理论作些简单的介绍,而少有在涉及核心理论建构的章节出现对这些理论基本概念要素的应用。其次,现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式制约了本土化研究的推陈出新。我国犯罪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深受刑法学、哲学学术传统的影响,重思辨与定性分析,轻实证与定量分析,导致一些本土学说的基本概念没有符合量化实证研究要求的测量操作化定义,难以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其效度与致罪因子系数。最后,学科定位被边缘化且不符合国际主流的做法。从学科建设重视程度看,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未获得如犯罪社会学一样厚重稳固的学科地位。三、我国未来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设想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外乎从两个基本层面进行追问:在哲学层面需要追问的是,犯罪心理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其认识对象到底是什么?而对这一认识对象的内在性质与外在表现的深刻了解对于我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助益何在?在实践层面需要追问的是,当前站在犯罪心理学研究最前沿、取得最丰硕研究成果的那些学者采用的研究范式是什么?其研究范式从学科划分的角度看应该属于哪一个学科门类?从哲学层面看,基于上述对域外犯罪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考察,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如下两个基本结论:(1)犯罪心理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视角而非对象。不论在术语体系上如何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