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强化训练汪本勇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材料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6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1.“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A商代B汉代C唐代D宋代2.“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整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醇厚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5.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③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④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7.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8.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青1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10.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经济性提高1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12.“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13.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14.2007年12月29日,沉睡海底800年之久的宋代古船“南海一号”终于跨进了“新家”广东海上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接下来将着手制定详细的保护和考古方案,展开对“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工作,至少需要5——10年。根据所学知识,可能会发现什么文物()A邢窑的青瓷瓶B景德镇的彩瓷大碗C定窑的百瓷长颈瓶D大量的五(粉)彩瓷15.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B、美洲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