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小学生爱上学习的几点建议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自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这些年来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所教学生和班级的增多,不禁产生了一种困惑,是什么原因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学习缺乏了学习的动力?孩子们刚刚入学学前、一年级时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总是喜欢问这问那,课上争着回答问题总是特别活跃,甚至把课桌敲得当、当的响,喊着“我、我、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不断增高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甚至即将升学的压力下也很少能更积极投入有良好表现。面对着这样的困惑我阅读了很多有关这一方面的书籍,略有收获,并通过本次的骨干教师的培训,受益匪浅,现谈一下感想:第一,要想使小学生喜欢学习,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儿童的学习愿望是一些细小的源泉,他们汇集成“教学与教育的统一”的大河,怎样打开这些源泉防止学生们对学习漠不关心的现象呢?首先,要想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我们应当经常关心的是: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让孩子高高兴兴学习的话,那就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只求成绩的老方法去局限孩子们的智力生活,不要一味的要求他们识记、背诵和为了应付教师、学校的检查而把知识再现出来。如果把教学变成单纯的记忆活动,那么它就变成了无的放矢的教学。因为只有在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智力发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小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坚持使他们保持思考和记忆的和谐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的去探索真理,在知识的世界里漫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二、要教会孩子读书。因为读书能够让孩子们不断地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重要,感觉和体验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他们才会把这种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迁移到自己身上和书籍上来。只有学生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当今社会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起着很大的变化孩子们的各种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有来自电视、电影、电脑的各种影音信息;有来自手机的各种信息,这些丰富的能吸引孩子兴趣的信息和孩子们的读书活动就有了一个潜移默化的竞争局面,即使在那些有好书供学生阅读的地方,书籍也会经常摆在书架上,成为“沉睡的巨人”所以作为教育者,作为教师我们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把孩子从各种信息的竞争中拉出来,使他们热爱读书,从而使来自书籍的信息始终成为胜利者。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才能确立起来。这样,学生在读些什么,是怎样读的,读后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留下什么痕迹?针对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急需去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根据这一学习行为确立学习目标和改进教学方法。三、让孩子在创造中学习时时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某个学习环节或某次读书活动中自己总结出了“一个好的结论或一个好的读书方法”孩子们都会特别的激动能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这就是创造性学习带来的效果,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的各种考验,怀着自豪而欢乐的心情回顾走过的道路,能够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找到的,这是我自己发现的”这样不但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以后的学习,而且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我一点还不够成熟,很肤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