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考点一、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彭头山遗址: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出土的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此前发现的总和。城头山遗址: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2.湖南境内跟炎帝有关的传说炎帝:神农氏,教民农耕,炎帝陵位于炎陵县,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宁乡4、识记: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长沙走马楼吴简,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1、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和蛮濮文化,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2、西汉吴氏长沙国与刘氏长沙国的建立者西汉初,刘邦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建立了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因绝嗣被废,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册封儿子刘发为长沙王,刘氏长沙国建立3、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后属孙吴4、明初“江西填湖广”与清前期“湖广填四川”的影响明初,外省人特别是江西一带的人口,因“从征”、“屯垦”和从事商贾等,大批涌进湖南。明代的湖南居民中,土著已是少数,外来的移民(特别是江西的移民)成了湖南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明间有“江西填湖广”之说清朝前期湖南人口流徙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是省内向西、向南迁徙,一是省外向四川、贵州移民。当时四川地广人稀,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移民纷纷西迁,充实的当地人丁三、古代湖南的主要文化成就1、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时期的贾谊先后流寓湖南。他们写出了大量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不懈探究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2、明朝:茶陵人,李东阳,形成茶陵诗派,代表作《茶陵竹之歌》;茶陵诗派人物之一:何孟春(郴州人)3、欧阳询、怀素、何绍基的籍贯与书法特色欧阳询,长沙,书法纤浓合度,意态清遒,笔力挺拔,结体险峻,形成独具一格的“欧体”怀素,长沙,草书,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何绍基,道县,执笔悬肘,若开劲弩,“猿臂翁”4、周敦颐、王船山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周敦颐:理学创始人王船山:明清之际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不断发展反对保守5、蔡伦的籍贯与重大发明;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铜官陶、浏阳花炮的创始时间蔡伦:耒阳,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铜官陶:唐代;浏阳花炮:唐代。“红色官窑”:醴陵瓷(雍正时期)6、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四、近代前期的湖南1、魏源的籍贯及思想主张隆回,师夷长技以制夷,经世致用2、曾国藩创办湘军及其建军宗旨和治军原则宗旨:勤王忠君;原则:封建礼教3、曾国藩的主要洋务运动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项军事工业4、左宗棠的主要洋务运动和率军收复新疆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和兰州织呢局5、湖南是“全国最富有朝气”的维新省份;陈宝箴是唯一支持维新变法的巡抚;谭嗣同:浏阳算学馆,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军机章京上行走,被杀害,“戊戌六君子”6、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的领导人;陈天华、黄兴、宋教仁、蔡锷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贡献在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焦达峰,陈作新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呼吁反清救国黄兴:组建华兴会,后为中国同盟会执行庶长;中华民国,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宋教仁:华兴会重要成员,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中华民国法制局局长;1912年成立国民党,后被杀害;孙中山“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蔡锷:“再造民国第一人”五、近代后期的湖南1、新民学会、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时间和城市新民学会:1918年,长沙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长沙2、北伐战争在湖南进军中的重大战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