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长兴中心校-李俊美【摘要】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意识,经常作文不仅能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提高作文教学势在必行。【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经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做好作文早起练习(一)加强朗读练习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爱好,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对比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等形式朗读,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篇章。在读中不自觉地提高语文写作水平。(二)摘录,抄写书中优雅的语句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句子,并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留意摘录里面的优美句子。为以后作文时积累词语。(三)说话,写话的练习说是写的前提。在课堂内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注重过程,淡化评价,努力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四)与阅读结合起来练习当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想象文章结尾以后发生的故事,完成续写。如学完《灯光》一文后,让学生想象郝副营长在沉思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他沉思的内容。《凡卡》中凡卡把那封信交了以后,他等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都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五)进行日记,周记的练习经常写文章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丰富写作的素材。二、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写作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课标也明确指出:对习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泥形式地写下见闻,感想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教师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想象和幻想。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一)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束检,如草木只始萌芽,畅舒之则发达,催挠之则衰萎。”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我们要从兴趣入手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情趣。让学生不会认为作文是一种累赘,而是在作文时能够享受一种乐趣。(二)运用素描,给学生一个观察机会所谓素描,就是以观察实物、实景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叙述和描写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2生,让他们去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去触摸真实的事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去做学生的模特。让学生真正去感受生活的场景,去体会具体可感的东西,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提高。(三)以情迎情,创建学生高飞的舞台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是通过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深化,逐渐形成积极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我们全校师生有幸听了张青老师的《感恩的心》的主题报告会,当时在场的老师、学生都被感动得哭了。我抓住这个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然后又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训练,由于学生的情感本身就具备了催化剂的催化又加上老师的煽情,学生的情感就如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作文自然就能写好。三、通过生活体验来积累素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充实的生活,就不会有精彩的作文。叶圣陶老先生曾告诫我们:“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之根源。(一)引导学生学会在发现中记录生活的真实生活是素材的宝库,创作的源泉。小学生本身他的观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