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四小“小课题研讨课”跟踪记录表(2014.10---2014.11)学科年级研究课题授课类型授课教师语文五年级静心阅读精授课曹莉参与教师及其观察点甄静飞:运用白板进行课堂交互的有效性艾国莉: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有效提问”刘金丽: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教学观察。蔡红岩: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张艳玲:语文课堂学生质疑能力观察量表项目环节集体备课个性设计聚焦问题解决对策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堂。1.认读本课生字成语。(课件展示)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潇洒充满生机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挺秀千姿百态2.课件展示“黄山四绝”。(导入语:黄山,自古以云海、怪石、奇松、温泉四绝闻名天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云海、怪石、也不体验温泉,只用眼、用心来观赏奇松。)3.板书:16、黄山奇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吗?(在“奇”上加“?”)二、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一)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受黄山松的“奇”。(板书:处处都有、千姿百态)(二)感受三大名松的“奇”。1.师:来到黄山,最好的观松处是玉屏楼。(课件出示: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被徐霞客称为《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问题一: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否合理。重点设定为:除了体会体会黄山松的“奇”外,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从学到写的训练要加强。1、对主题挖掘不够了深信,了解黄山松精神: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2、作者对黄山“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理解“黄山绝胜处”?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玉屏楼是观黄山奇松最好的地方。)2.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三大名松“奇”在何处?画一画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小组内谈一谈阅读感想,再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松树,看谁读得好!(学生静读圈画,指名回答)3.感受迎客松的奇。(1)圈画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名读,指导读(读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齐读。(2)课件展示(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这是一棵(饱经沧桑)的迎客松。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这是一棵(象征黄山)的迎客松。┅┅(3)“枝干遒劲”“郁郁苍苍”说明了什么?(青翠、长势好,生命力旺盛)注意强调“劲”的读音jìng(4)“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经历了很多磨难和痛苦的折磨。)(5)师:这棵迎客松都经历了那些磨难和痛苦?请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填一填:酷暑时,迎客松();严寒时,迎客松();暴雨时,迎客松();干旱时,迎客松()……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四绝”PPT出示“四绝”,看了这四绝,你有什么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2、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情有独钟)3、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问题二:在这里使用多媒体课件处理黄山四绝和“天下第一奇山”及情有独钟几处是否恰当?使用过多的话会不会让课文内容显得很散乱?对情有独钟这个词理解到什么程度才恰当?...